投稿|从伊利数字化,看中国乳业转型的危与机( 四 )


工厂采用全自动精准配料、膜过滤冷除菌、五效降膜蒸发、二氧化碳充添、细粉塔顶附聚、卵磷脂喷涂、惰性气体保护等多项成熟的工艺技术 。生产设备分别引进瑞典Tetrapak、丹麦NIRO等国际知名公司,所有生产过程全自动化 。
试问,要将这样一套庞大的设备与制作工艺进行数字化,可能成本与重新盖一座工厂不相上下 。即使这座工厂成功实现全流程的数字化,其他环节却还是传统的操作流程,这样的转型最后也不过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触达产业中的痛点问题 。
相比与刚进入赛道的创新型乳企,比如「认养一头牛」,伊利显得动作迟缓 。沉重的业务线、繁琐陈旧的信息化建设,都成为了它身上厚重的壳,使得它在数字化的这条路上注定要花费比其他企业更大的财力、物力、精力以及时间 。
所以对于伊利来说,数字化的过程必须由内而外,从底层开始,逐一突破 。
伊利也十分清楚这一点 。在伊利今年9月募资定增总额费用的使用方案中,“数字化转型和信息升级项目”这一栏,预算高达18.3亿 。这相当于4个孩子王2020年全年利润的总和;相当于4个钟薛高2020年的销售额 。
投稿|从伊利数字化,看中国乳业转型的危与机
文章图片

另外,伊利同时制定了以十年为周期的三个数字化转型阶段 。第一阶段是业务数据化阶段,重点是基础底层系统建设和数据资产沉淀 。第二阶段是数智化阶段,作为从数字化到智能化的过渡,数据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比如实现营销的自动化,重点是探索和扩大数据驱动业务的核心场景 。第三阶段是智能化阶段,旨在实现业务的自动化智能化运营 。
目前,伊利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第二阶段 。
对于当下的伊利来说,走数字化这条路是必然的,但如何走却没有标准答案 。数字化转型是一场“持久战” 。唯有砥砺前行,耐住寂寞,稳扎稳打才是制胜之道,至于结果如何,还需拭目以待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