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云计算不相信小厂( 二 )


同样,由于跟随行业价格战步伐,金山云和青云科技近年来也面临着持续亏损的局面 。可以说,亏损已经是IaaS赛道内玩家的常态 。
即使对于巨头玩家来说也是如此 。大规模的重资产投入和价格战,拉低了巨头们的盈利能力 。财报显示,2021年亚马逊AWS和微软智能云的毛利率分别在60%和70%左右,而国内的云厂商普遍只有30%左右,和国际一线云厂商相差30%-40% 。
然而,跟进价格战的结果也没有太好 。独立云厂商仍然面临市场份额被侵蚀、挤压的局面,市场地位逐渐边缘化 。
根据IDC报告,金山云曾长期位列国内公有云市场前三,但在2019年后让位于华为云,成为前五之外的“others”;同样的,优刻得在2017年曾位居国内公有云IaaS市场市占率第五位,2018年也落后进入了“others”之列 。自此之后,两家企业再没回到前五的行列 。
当然,如果换个角度看,金山云、优刻得和青云科技能够顺利上市,获得二级市场支持,已经称得上是幸运儿 。因为自2018年新一轮价格战开打后,中小云服务厂商已经很难再从一级市场募资,窗口期已然关闭了 。
02、不对等的竞争不仅是价格战,还是资源战和生态战 。
作为一项基础设施,IaaS云服务属于重资产运营模式,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其本质是服务器资源的租赁,卖算力、卖存储,因而边际成本较低,规模优势较强 。
这种商业模式天然地适合“财大气粗”的巨头玩家,一方面是服务器等硬件设备的购置以及IDC租赁、建设等采购规模大,平摊成本更低;另一方面资金实力越强,越能够承担亏损从而以降价的方式占领市场 。
投稿|云计算不相信小厂
文章图片

尤其是在消费互联网红利见顶的背景下,互联网巨头们纷纷在to B领域发力,阿里云、腾讯云每年都在数据中心和云计算上大量投入 。而另一边华为在手机业务受阻之后,也将发展重心转向了云计算 。
2020年4月,阿里云宣布未来3年将投入2000亿元,用于云操作系统、服务器、芯片、网络等核心技术研发和数据中心建设;腾讯于5月宣布未来五年将投入5000亿元,在全国新建多个百万级服务器规模的大型数据中心;百度则宣布十年内将服务器规模扩展到500万台,相当于投入约3000亿元 。
在愈演愈烈的军备竞赛当中,中小云服务玩家显得渺小无力 。以优刻得为例,去年通过定增募资近20亿元,用于青浦数据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已经是难得的大动作了,但与互联网巨头在云计算上的投入规模相比,几乎不值一提 。
面对这种不对等的竞争,起初中小云服务玩家仍然有一定的发展空间——凭借在特定行业的深耕,建立了技术优势,因而获得了一些垂直客户的欢迎 。此外,由于国内企业数字化水平偏低,它们普遍承接一些定制化项目,提供线下的解决方案,这些碎片化的需求以前是大厂所看不上的 。
但很快,随着互联网大厂将to B作为重要战略,阿里云、腾讯云等头部玩家开始大量投入人力财力、迅速切入到各行各业,甚至比中小玩家还要下沉和琐碎 。
从音视频、游戏到电商,从智慧城市到智能交通,从文旅到养殖业,头部玩家不计成本地进入一个又一个细分领域,提供各种定制化、本地化的服务,抢占中小玩家们的一亩三分地 。这个过程不仅是价格战,还是资源战和生态战 。
在参与一些大的政企客户的项目时,阿里、腾讯、华为往往并不是单独出售IaaS服务,而是提供整套生态方案,例如阿里可以在方案中整合阿里云、支付宝、钉钉、高德等技术、产品、服务和资源,提供更加全面的服务 。没有生态支持的中小玩家则只能单打独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