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财务棘手,“惹怒”宁王,中创新航IPO值得看好吗?

投稿|财务棘手,“惹怒”宁王,中创新航IPO值得看好吗?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博望财经,作者|宁成缺
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再添一员悍将 。
近日,动力电池独角兽中创新航正式提交赴港上市申请,独家保荐人为华泰证券 。据悉,中创新航的IPO将筹集高达15亿美元,有望成为2022年港股市场上最大规模IPO之一 。
中创新航在招股书中透露,其是中国前十大动力电池企业中于2019年至2021年间唯一一家每年同比增长率超过100%的企业 。
此次募资将用于新建和扩建多个动力电池和储能系统的产业基地项目;先进材料、先进电池及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的核心技术开发;实验、中试能力建设及先进制造技术开发;营运资金及一般公司用途 。
作为新能源至关重要的一环,动力电池赛道是一座富矿,行业上挤满了各方势力 。除了中创新航之外,蜂巢能源、格派镍钴、比亚迪电池等等都前赴后继冲刺IPO 。
那么,中创新航凭什么敲开资本市场的大门?上市之后,又将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呢?
01、年同比增长率超100%,估值超600亿公开资料显示,中创新航的前身是中航锂电,成立于2007年,总部位于江苏常州 。是一家专业从事锂离子动力电池、电池管理系统、储能电池及相关集成产品研制、生产、销售的企业 。
在融资方面,中创新航至今总共进行了3轮融资,融后估值超600亿,投资方包括成飞集团、金圆集团、金坛投资、红杉中国、广汽资本、基石资本、国投创合等知名投资机构 。
事实上,中创新航在成立之初,主要生产磷酸铁锂电池 。但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发展,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不足、同时一致性很难控制的缺点逐渐暴露,具有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长续航里程优势的三元锂动力电池成为了政策倾斜的对象 。
与之对应的,是三元锂电池逐渐成为产业发展的重心,而磷酸铁锂电池的市占率不断走低 。中创新航的业绩也降至冰点 。根据曾经的控股股东成飞集成年报数据,2017年和2018年,中创新航分别亏损了3.34亿元和7.02亿元 。
危急时刻,中创新航迎来了新掌舵人“铁娘子”刘静瑜 。她大幅调整公司业务发展方向,重点发力三元动力锂电池的产效产能,也让中创新航走在了行业前列 。
招股书显示,产能方面,中创新航主要有常州、洛阳和厦门三个生产基地,设计产能为11.9GWh,2021年实际产能为11.33GWh,产能利用率为95.2%,按照规划,中创新航还将在成都、武汉、合肥及江门建设新的生产基地 。
在具体客户上,中创新航已经与广汽埃安、长安新能源汽车、吉利汽车关联公司、零跑汽车等新能源车企达成合作 。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发布的数据,2018 年全年中创新航的电池装车量仅为 0.71GWh,到 2021 年就达到了 9.05GWh,按照2021年装机量计算,中创新航在中国第三方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名第二,仅次于宁德时代;且在全球动力电池企业中排到第七位 。
增速迅猛、受资本青睐估值高且处于行业头部位置,不少业内人士均认为,中创新航将成为锂电行业最大的黑马,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02、棘手的财务问题众所周知,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中最核心、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之一,在新能源产业迅速发展的当下,动力电池产业的重要程度不言而喻 。
受政策利好,中创新航进入了国家的白名单中,赶上了国内新能源发展的大潮,但高速发展之下,也掩盖了很多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