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封号潮后,一批中小卖家多平台布局亏损离场……

投稿|封号潮后,一批中小卖家多平台布局亏损离场……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雨果跨境
封号潮后,原本主营亚马逊平台的卖家有了危机意识:单一平台的运营风险太大,不能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了 。
于是,这些卖家开始拓宽销售渠道(如其他第三方平台及独立站) 。但是在布局多渠道之后,部分卖家发现,耗费精力却无法达到预期的效果,到底是其中哪个环节出了问题?是其他平台不行还是卖家运营方面出了问题?
从目前中小卖家拓宽销售渠道的表现情况来看,除了亚马逊之外,部分第三方平台貌似并不值得投入大量精力去做 。可是,在如今的大环境下,多平台销售仍是跨境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而对卖家造成“威胁”的并不只是平台 。
卖家布局多渠道“碰壁”亚马逊封号潮后,eBay、Wish、速卖通、Shopee、Lazada、独立站以及一些海外本土的电商平台成为部分卖家规避风险、布局多渠道的首选 。
“封号暂且不论,亚马逊的订单也不是很稳定,想着多个平台多条路,然后就开了eBay和Shopee的账号 。”一位2020下半年开始做亚马逊的卖家说道 。当谈及这两个平台的运营情况时,该卖家表示:“做了之后才发现,投入倒不是很多,但是情况属实差劲,尤其是虾皮,利润简直太低了……”
开拓新平台,本就是为了在规避风险的同时增加收入,然而在短时间内卖家还不能摸清新平台的条条框框,见不到成效的确不可避免 。
无独有偶,另一位在封号潮中受损的卖家告诉雨果跨境:“亚马逊被封了几个号之后,其余账号还可以正常运营,不过为了规避风险,开通了Wish和Newegg的账号 。过了大概三四个月后发现,两个平台的单量情况不是很好,而且Wish这平台很不公道,霸王条款也很多……”
此外,还有卖家表示,公司开通了很多新平台,虽然竞争没有像亚马逊那么激烈,但新平台流量相对较小,运营人员精力分散,效果也不佳 。
回顾跨境电商野蛮生长的那几年,不论做什么平台、做什么产品,大概率都会分到一杯羹 。但是现如今的跨境电商,对卖家的要求逐渐提高,没有优质的产品和供应链,不论做什么平台都会很“煎熬” 。
观望整个跨境圈,几乎每个平台都有大卖,更不乏出色的品牌卖家,这也反向印证了做跨境电商和平台关系不大 。而很多中小卖家在对新渠道的选择上,往往注重的是平台的好坏,却忽略了产品的重要性 。
没有竞争力的通货,在哪里都会面临低价的内卷 。对于卖家来说,产品的重要性远大于平台,若想在平台上有所成就,不仅要清楚的了解目标受众的需求,更要持续投入精力去优化产品 。环金科技VP鞠培泉曾表示:“DTC品牌出海,最重要的是产品,选择好的产品是品牌出海的基础 。”
跨境大卖多平台布局成效渐显值得注意的是,自亚马逊封号潮后,通拓、有棵树、泽宝等大卖就开始多渠道布局,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
通拓在被亚马逊封号之后,增加了在eBay、沃尔玛、速卖通、Lazada 等其他电商平台的销售占比,并且加大通拓科技自营网站投入,积极拓展欧洲和美国线下实体店渠道 。
有棵树积极通过其他电商平台进行深耕,2021年大力开拓沃尔玛平台,实现营业收入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141.56% 。而拉美、东南亚等新兴市场业务,2021年度仅通过 Shopee平台就实现营收2亿元,占天泽信息2021年跨境电商业务整体营收的10%以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