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干扰素Lambda治疗新冠临床成功启示录,老药也有春天

投稿|干扰素Lambda治疗新冠临床成功启示录,老药也有春天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氨基财经
从中和抗体,到注射液瑞德西韦,再到如今的新冠口服药,概念股轮番上阵,不断刺激着市场神经 。
就在大家将更多目光放到口服药上之际,曾经没落的玩家——干扰素,又活跃了起来 。
新冠疫情爆发之初,干扰素便被纳入新冠治疗的潜在方案中,但在3月20日之前,一直没有相关产品临床成功 。
2月21日,Synairgen公布干扰素SNG001治疗新冠的III期试验结果失败后,公司股价直线跳水84.11% 。
曾被视作game changer的SNG001折戟,不仅Synairgen遭受重击,也给整个干扰素家族蒙上了一层失利的阴影 。
不过,药物研发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它的不可预测性,干扰素的转折点也在不经意间来到 。
3月17日,Eiger公布长效干扰素对Lambda治疗新冠III期临床成功,最高可降低60%新冠死亡风险,公司股价随之大涨,4个交易日下来涨幅超60% 。
对此,不少人感叹,治疗新冠,干扰素虽迟未到 。
干扰素是个“有年头”的老药,在此前它几乎快要被世人遗忘,而这次新冠疫情使得这一老药有机会再次发光发热 。
这也提醒我们,过了专利期的老药,悉心浇水,老药或许也能发新芽 。
01 新冠治疗药物的新玩家从3月9号开始,Eiger股价便开始连续上涨 。聪明的投资者们,似乎已经嗅到了聚乙二醇干扰素Lambda(λ)胜利的气息 。
的确如此 。3月17日,Eiger便宣布了Lambda治疗新冠三期临床成功的结果 。
在名为TOGETHER的研究中,Lambda显著降低了新冠的进展风险 。
具体来看,在首次出现症状7天内接受治疗的新冠患者中,与安慰剂组相比,Lambda组的新冠相关住院或急诊风险降低了50%(主要终点) 。
值得注意的是,当症状出现3天内使用Lambda治疗,临床观察到更高的获益,住院或死亡率降低60% 。也就是说,越早使用Lambda治疗新冠效果越好,能够对超过一半的新冠患者有效 。
仅从数据来看,这一药物要好于默沙东的口服药molnupiravir,其只能将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30%(非头对头对比) 。
虽然和辉瑞口服药Paxlovid相比,Lambda还是相形见绌 。毕竟Paxlovid在出现症状后三天内服用,能将患者住院或死亡概率降低89% 。
对比中和抗体,Lambda似乎也没有太大优势 。腾盛博药的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在对新冠肺炎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中,能降低患者80%的住院和死亡率 。
但干扰素的作用机制和中和抗体、Paxlovid完全不同,理论上可以将干扰素与两者联用,发挥更强大的作用 。
这要从各方的机制说起 。干扰素主要通过与人体细胞表面的受体结合,诱导人体细胞合成抗病毒蛋白,抑制病毒的合成 。简单来说,干扰素不直接对抗病毒,而是通过提升人体对抗新冠病毒的战斗力 。
而不管是中和抗体还是Paxlovid,都是直接面对侵入人体的新冠病毒,进行相应的干扰或追杀,起到治疗效果 。
由于作用对象是人的细胞,因而理论上来说,干扰素无惧新冠病毒变异,无论是德尔塔还是奥密克戎都是一样的打法 。这一点,也让干扰素有成为其它治疗方案黄金搭档的可能 。
02 同药不同命背后Lambda的成功,或许会让不少人感到意外 。
实际上,鉴于干扰素潜在的广谱抗病毒作用,在新冠疫情伊始干扰素治疗就被写入了诊疗方案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三版)》中写道 “可试用α- 干扰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