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曾经的网红打卡地,还活得下去吗?( 三 )


  • 逐利的“投机者”
火热打卡地的背后,常常蕴含商业机会,逐利的“投机者”会如同闻到肉味的狼,第一时间赶到 。“投机者”虽可实现目的地商业化的转变,但却常常因缺乏约束,破坏原本吸引旅行者的生态 。
爆火的后海村,由于商业化的逐渐上头,已有一批情怀者出逃,原本浪人文化构筑的乌托邦世界,遭遇危机——后海村的民宿酒店数量在几年内接连翻番的增长,在其他海滩上的烧烤摊,也很快跟着人潮来到了后海村 。更大的影响则在冲浪教练上,由于供不应求,过去干装修的、开出租车的、卖水果的,一夜之间全部都成为教练,腐蚀着原本的冲浪情怀与更专业的价格体系 。
网红打卡地,似乎总难以逃开商业化后的变质苦涩,一条商业化与文化并行不悖的道路,考验着每一个目的地运营者 。
  • 坚守的“原住民”
与“投机者”相对,“原住民”是构建起目的地精神内核的关键,他们不一定是一群人,也可能是一群本就存在的商业体,正是他们的坚守,让网红打卡地具备长久的可能 。
就像蝴蝶结阳台的文化内核中,偶尔出现的老奶奶的重要的一环,但她不可能为此坚守,所以注定了这本就是一个极为脆弱的打卡地 。相对的,如杭州天目里中的所有商业体,都遵循着同一个规则,即坚守“艺术综合体”的身份 。
天目里被称为建筑大师伦佐·皮亚诺“栽下的苹果”,在“硬质界面的包裹下,是一个柔软而丰富的内核”,其在整体的设计上,将高维的艺术注入其中 。但是在落地之时,艺术不再高高在上,不是美术馆中冷冰冰的陈设与装置,而是融入到整个空间,成为人人都可接触与呼吸到的东西 。
因此,在这里,茑屋书店、阿拉比卡、主打独立文艺影院的三克映画等主打文化艺术的生活方式“首店”们的陆续进入,这些商业体,使天目里成为杭州的“精神栖息地” 。
未来网红打卡地的4个趋向从过去走来,未来的网红打卡地将如何演变?从当下出现的一批批新网红打卡地中,我们或许能够发现以下4个趋向 。
  • 区域化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网红打卡地都是以一座城市的形象出现,“网红城市”的概念,为城市发展提供了足够的动能 。但在当前的趋势及大环境下,人们更擅于发现身边的“网红打卡地” 。
因此,网红打卡地正在变得越来越“小”,越来越以区域为单位,造就一个“社区型”的打卡地 。
如广州的永庆坊,这一不到8000平方米的四方形街区内,可以看到关西老城生活与现代都市文明的碰撞,人们可以看到,网红店边上,原住民在自家门口喝早茶 。而正是这一种超越现实的更新与融合,造就了这一片区域拥有了独特魅力 。
  • “快闪”化
“快闪”似乎正成为对抗“网红”易逝的一股逆潮流——既然无法阻挡当下网红打卡地的“短命”,那就以有限的生命创造灿烂 。
网红市集的频频出圈,正在创造“临时”网红打卡地 。途觅TOURMEET小红书发布的三月市集地图中,仅一个月就有8个市集待开(因疫情而取消或延期为题外话),遍布杭城东南西北,串起一片文化地标:天目里、象山艺术公社、白塔公园、良渚艺术文化中心……这些市集的时间往往只有一个周末,却成为杭州年轻游客们社交平台中的热门话题,以及必打卡目标 。
投稿|曾经的网红打卡地,还活得下去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