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Google: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是数据科学( 二 )


  • 洞见(Insight)——穿透数据分析结果 , 直达本质 , 形成专业洞见;
  • 行动(Action)——将洞见付诸行动 , 切实解决组织的问题 。
  • 在这个模型的帮助下 , 人力数据实验室帮助谷歌发现并解决了很多组织上的问题……
    02、纠正自以为是的“大聪明”“对于公司来说 , 管理者有用吗?”
    相信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答案 , 但就目前绝大部分公司的组织设计来看 , 管理者的作用毋庸置疑 。有意思的是 , 在谷歌创立早期 , 创始人佩奇认为管理者在组织中没什么用 , 甚至觉得这是官僚的体现 , 与工程师文化不符 。然后 , 他就用“大聪明”的决策取消了管理岗位 , 结果可想而知 , 失去了管理岗位的组织陷入了“大混乱” , 无奈之下 , 只得恢复了原有的管理岗位 。
    这里要回忆一下国内的“大聪明” 。其实 , 这也是国内一众互联网大佬们创业之初的偏执经验 。某朴实无华科技产品公司 , 也曾号称公司只有三个层级 , 不设KPI , 只在乎开心地玩耍……但他们其实都不用翻墙 , 随手国内搜索引擎一查就能发现这种方式的问题 。
    我们按照数据决策模型的步骤对氧气项目简单做个解读:
    投稿|Google: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是数据科学
    文章图片

    回到谷歌 。这样一番折腾之后 , 谷歌意识到“拍脑袋”的决策不一定靠谱 , 为什么不用数据解决问题呢?于是 , 一个知名的项目诞生了——氧气项目(Project Oxygen) , 也叫管理者发展项目 。
    基于氧气项目中的输出 , 谷歌不再坚持“管理者无用论” , 他们也找到了优秀谷歌管理者应具备的特质 , 如懂得带教下属 , 对团队授权 , 关心员工事业成功 , 自身结果导向等 。
    之后 , 通过几项行动切实帮助组织发现并培养了大量合格的管理人员 , 也成为了谷歌获得如今成就的中流砥柱 。
    03、简化官僚化的招聘流程“你想去谷歌吗?”
    如果这个问题抛给一个相关专业的学生 , 大概率会得到肯定的回答 。“全球最具吸引力榜单”也能说明这个问题 。曾几何时 , 候选者需要通过12-14次面试 , 耗时半年以上才有可能从6000多人中脱颖而出 , 获得谷歌某个岗位的Offer , 从而成为它的一员 。
    这一套繁琐的招聘程序被外界诟病 , 被视为谷歌的傲慢和自大 。对于谷歌来说 , 多轮次的面试也造成了大量成本的浪费和部分优质人才的流失 。终于在2011年 , 首席人才官拉斯洛·博克宣布谷歌将极大简化招聘流程 。
    【投稿|Google:人力资源专业已经是数据科学】这自然是人力数据实验室的功劳 。他们在之前所有的面试数据的基础上 , 对谷歌的面试工具方法进行分析 , 对面试人员进行调研 。大量的研究之后 , 人力数据实验室得出了4次面试是最优解 。而后 , 这一研究成果被应用到实践上 , 谷歌的面试流程精简为平均4次 , 既优化了候选人的体验 , 也极大地节约了招聘成本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