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概股|中概股倍思亲( 二 )


02、边际效益递减 在社交媒体上,互联网大厂的裁员消息一度引发了广泛讨论 。
其中,腾讯对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和平台与内容事业群进行了较多人数的裁撤;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服务板块同样出现裁员 。相同点在于,裁撤板块主要集中在企业的边缘位置或边缘产品 。
今年2月23日,腾讯PCG的拼团电商产品小鹅拼拼发布停止运营公告,腾讯方面回应称,相关团队将在集团内重新选择并匹配岗位 。
对于这一腾讯PCG在电商领域的核心创业项目来说,小鹅拼拼寻求从社交电商模式破局,用拼多多的方式调动社交流量的电商变现空间,同时借鉴小红书的种草能力 。
不幸在于,小鹅拼拼生逢电商流量争夺白热化,头部平台流量全面停滞的红海期,简单复刻已有产品的方式,使小鹅拼拼缺少品类、价格优势 。尽管从腾讯系产品承接了海量流量,小鹅拼拼仍然倒在流量转为成交量的前夜 。
阿里则面对同样的热门产品流量转化困境 。
打通本地生活第二曲线始终是阿里董事局主席张勇的执念,而张勇的思路是阿里系产品的强带弱,先以支付宝3.0升级为本地生活导流,再以市场表现出色的高德地图与本地生活产品整合为全新事业群 。
但从新事业群的首度公开亮相看,高德地图在阿里2022财年第三季度中贡献了主要的用户及订单增量,飞猪、饿了么、淘鲜达三大产品增速并未详细披露,在财报中接近隐身 。在阿里巴巴的本地生活航母中,正在显现出明显的长板和短板 。此次本地生活板块的裁员,也从侧面表达了阿里的“取短补长”思路 。
值得关注的不仅是裁员,还包括互联网大厂核心业务的增长放缓 。在2022财年三季度财报电话会议上,阿里巴巴CFO徐宏不得不承认阿里在上一季度的增长放缓:
“阿里的业务既受到宏观经济的影响,又受到竞争环境的影响,因此在12月份的财季录得了个位数的增长 。”
腾讯则面临游戏与广告收入的骤降,在2020年第三季度,腾讯的游戏收入和网络广告收入同比增速分别是45%和16%,到2021年同期,这一数据变成5%(本土市场游戏)、20%(国际市场游戏)和5%(网络广告) 。面对质疑,腾讯坚称广告与游戏市场的转冷具备暂时性 。
综合来看,腾讯和阿里面临同样的问题,随着本土互联网市场的核心赛道进入红海,大厂越来越难找到新的增长方式,类似的情况也发生在美团、拼多多、字节跳动、京东等企业身上 。
这驱使大厂的动作变得统一——在红海市场开源节流,并用投资绑定新兴市场 。在东南亚,阿里系的Lazada和腾讯系的Shopee正在重演国内的购物节大战 。资本正在取代创新,成为大厂的核心竞争力 。
03、中概股转暖?关于中概股,摩根大通前后矛盾的观察已经成为笑柄 。
从3月10日到3月14日,中概股整体跌幅接近30% 。14日,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下调了腾讯和阿里巴巴的评级,并号召投资者对中概股“集体做空” 。Alex Yao表示,中概股正在面临地缘政治风险、业绩下坡路,业务转型困难等诸多危机,并暴露出大量做空机会 。
但仅隔一天后,国务院金融委会议显示,中美监管机构的沟通已取得积极进展,政府继续支持各类企业到境外上市 。当日晚间,摩根大通亚洲及中国股票首席策略师刘鸣镝立即对中概股作出看多分析:
“中国市场是我们在新兴市场中最为看好的市场 。”
这意味着,做空者对中概股进一步下挫的期望已经破灭 。就在政策利好刺激的当天,腾讯股价上涨23.15%,阿里巴巴上涨27.30%,京东、拼多多、滴滴、美团等头部中概股的涨幅甚至更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