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造车数字化,一场中国车企输不起的生死战( 三 )


做决策是大部分造车人最头疼的问题 。由于汽车制造环环相扣,各部门垂直管道化,导致任何决策都会引来漫长的争执 。一位汽车工程师告诉光子星球,曾经同事想要修改一个车灯方案,至少找了车灯、前盖、尺寸等数个部门,大家坐到一起说的第一句话就是:你吃撑着了?
除了提升决策效率之外,数字孪生技术还能将工厂的真实环境1比1模拟出来,减少了管理的困难以及工人读懂数据的困难 。换句话说,在相同的生产节拍下,工厂设备开通率和产品质量都能得到大幅提升 。
正是得益于此,作为业内标杆的一汽繁荣工厂在自动化方面如今已经超过了多数车企 。冲压生产线全过程自动化率达71.4%,焊装生产线的628台机器人100%自动化,涂装生产线机器人可达率提升15%,此外在总装生产线还拥有28台机器人和95台AGV 。
如果一句话总结‘汽车数字工厂’,那就是帮助车企拿到生产数据、看懂数据,并用好数据,让工厂的运营人员也拥有数字化创新的能力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 。 
弯道超车才刚刚开始在汽车全产业链实现数字化,正成为中国车企在新能源时代意图打造的核心竞争力 。
根据第三方不完全统计,包括一汽、长城、吉利、比亚迪、长安以及蔚小理等多家中国车企,都已经开始独立或联合外部团队将数字化引入管理、研发、生产等全流程 。
考虑到汽车产业的复杂性,生产制造端的数字化,要想完全释放利好体现在销量上,可能还尚需时日,但其初步成效,已经开始显现 。
基于全域数据中台的数字化方案,长城在2020年迎来了新一轮组织变革,其中“去总化”倡议书看似是企业文化的变革,实际也是意在实现组织管理的扁平化,打通部门间的数据流通障碍 。
长城汽车旗下有六大品牌,有几十款车型 。为了给“打仗”听得见炮火的人最大的资源分配,长城汽车CDO陈现岭表示,大刀阔斧的变化主要是为了增加效率,减少沟通的矩阵,然后也学习参考了互联网企业的模式,现在我们即将走进深水区,变化还要加强 。
而同样拿出数字化方案的一汽,在遭遇大众大幅下滑后,却在红旗上收获大涨,去年一汽红旗全年销量同比增长超50%,近年来已经实现了几倍增长 。
用一汽集团工程与生产物流部总装工艺部总监、一汽红旗新能源汽车工厂项目负责人董玮的话说就是:“未来,数据智能是核心技术,行业领先者肯定要掌握这些核心技术 。”
可以说,从供应链管理,到生产、质检再到营销乃至智能化,数字化已经让不少国内车企尝到了甜头,而多年来被合资垄断的汽车市场也在新能源化中逐渐被打破 。
未来,伴随着越来越多中国车企建设出数字化流程甚至是智能工厂,外界也将看到中国车企数字化转型的阶段成果 。而越来越多诸如阿里巴巴这样长期耕耘产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本土企业的参与,也必将加速中国车企在更广范围的蝶变 。
毕竟,在变革大潮下,实现弯道超车并不仅仅是单一层面的竞争,而是要从后端到前端整体超越,谁能收集数据、读懂数据,或许才能在接下来的市场中占据主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