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价值研究所
3月29日,香港联交所官方信息显示,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再次递交IPO申请,拟在港股主板上市,由中金公司、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担任联席保荐人 。
理论上讲,这可以算作喜马拉雅第三次冲刺上市 。早在去年5月份,喜马拉雅就向美国SEC递交上市申请,后因国际局势和监管政策影响而搁浅 。9月份,喜马拉雅调转船头,宣布赴港IPO 。
从时间上看,喜马拉雅去年9月份向港交所递交的招股书已于3月初到期 。此次重新递表,喜马拉雅更新了部分财务数据,再度向IPO发起挑战 。
在成立之初表现佛系的喜马拉雅,再也坐不住了 。面对每况愈下的市场环境、不断激化的竞争形势以及跌至低谷的一级市场,喜马拉雅亟需上市融资,继续为各项业务输血 。
然而,上市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 。最好的证据就是,已经率先抢滩纳斯达克、拿下“在线音频第一股”称号的荔枝,过去一年股价暴挫近九成、连续五年录得亏损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声音经济”增收不增利这个怪圈,并不是那么容易打破 。
 
喜马拉雅的喜与忧:2.68亿月活和51亿年度亏损死磕港交所,曾经无比佛系的喜马拉雅对上市已经变得十分执着,但也无可厚非:给股东一个交代,以及在一级市场融资活力下降的情况下尽快补充弹药,都是很迫切的需求 。
天眼查数据显示,自从2012年成立以来,喜马拉雅已经先后完成9轮融资,当前估值超过200亿 。在股东名单中,也不乏腾讯投资、小米集团、京东科技和阅文集团等互联网巨头的名字 。
然而,喜马拉雅最近几年在一级市场的受欢迎程度,肉眼可见地下降 。其最新一轮融资为2018年8月份的E轮融资,募资金额约为9亿美元,此后再也没有引进新的投资 。
与此同时,市场大环境也出现明显衰退 。
蜻蜓FM在2019-2020年期间仅完成一轮融资,且只有老股东小米集团撑场,直到去年下半年融资市场回暖才陆续完成F轮及战略轮融资 。一度被视为三巨头挑战者的懒人听书,在去年1月份作价27亿卖身腾讯,在此之前也已经连续两年没有引入新投资 。
头部平台尚且如此,中腰部企业的生存状况也就不难想象 。
IT桔子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在线音频行业相关企业的投融资数量及金额跌至谷底,分别为2起和4亿元,和2018年巅峰时期的15起和82.8亿有天渊之别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艾瑞咨询
已经融了九轮资且过去两年估值没有太多提升的喜马拉雅,按照业内规律,再想引入大规模战略融资的可能性已经不高 。相反,早期不断输血的股东——尤其是在该行业广撒网的小米、京东、腾讯等互联网巨头,需要喜马拉雅给它们一个交代 。这时候,上市是唯一的办法 。
然而,翻看喜马拉雅的最新招股书,价值研究所认为其上市之路依然不会平坦 。
一方面,喜马拉雅当然有自己的底气:在业内一骑绝尘的月活用户规模和过去三年保持增长的营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