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造车数字化,一场中国车企输不起的生死战

投稿|造车数字化,一场中国车企输不起的生死战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光子星球,作者|冷泽林 吴先之,编辑 | 王潘
前不久,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促进绿色消费实施方案》 。其中,对“大力发展绿色交通消费”的重申,再一次激活了市场对于新能源车的热情 。
新能源车已经是近年来汽车领域的发展主线 。自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正式明确新能源车的战略性地位以来,汽车工业领域长期处于落后地位的中国车企,借由新时代的东风,试图改变原先被动挨打的地位 。
回顾整个2021年的资本市场,新能源车已经算是少有成绩还算亮眼的板块 。尤其以“蔚小理”为代表的中国新势力车企,无论是产品体验还是资本回报上,都给了人们不少惊喜 。
然而与人们印象相左的是,这一轮汽车革命挤上“牌桌”的,从来都不止是新势力厂商 。
在新能源车销量排行榜上,中国车企占据着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销量前10位中的9席 。其中,排名第一的比亚迪,几乎是排名第三的特斯拉销量的两倍 。而“蔚小理”中国排名最高的小鹏,也只占了第七位,剩下的,无疑都是中国车企里的“旧势力” 。
人们眼中的中国造车“旧势力”,可能同样是这一轮汽车革命的中流砥柱 。
另一方面,即便是新能源销量占比创下新高的2021年,中国新能源车在整个汽车市场的占比也不过13.4% 。被一些人不断唱衰的传统车企,时至今日仍然牢牢把握着汽车领域的绝对存量盘,毫无疑问还是汽车领域的真正主流 。
新能源并没有颠覆一切 。
对于中国车企而言,经历了第一波由新兴厂商掀起的新能源浪潮后,如何把握机遇在更广范围内实现汽车产业的更迭和进化,或许才是实现弯道超车的关键 。
能源并不是关键【投稿|造车数字化,一场中国车企输不起的生死战】在多位业内人士看来,能源的变化,只是这一轮汽车革命的表象 。借由新能源浪潮推行的数字化革命,才是问题的关键 。
“造车还是得直接改变制造端的底层逻辑”,一位零部件创业者告诉光子星球,大多数时候,汽车产业链得靠人工解决问题 。“一根线束到底合格不合格,只有熟练技术工人才知道”,而这个看似不起眼的零部件,目前依然主要依靠手工 。
自动化不够,人力来凑,某自主品牌老板对此一定不会感到陌生 。当年为了提升自主化率,在无法得到某头部Tier1机床的情况下,拉着几百人手工打磨零部件的事情比比皆是 。
并不是说能源变了,产业链条就可以随心所欲推倒重来 。关键链条的关键工艺,无论是新能源还是燃油车,都一样是待解的核心问题 。攻克不了核心技术,提升不了生产效率,能源的变化,只能成为车企“骗补”的工具 。
特斯拉一度是部分中国车企的“好老师” 。2021年,特斯拉以93.6万辆的销量摘得全球畅销新能源车企的桂冠,而在这背后,是特斯拉上海工厂的高效率运转 。
特斯拉早前公布的一则上海超级工厂视频中,外人得以一探其当下的效率,在完全经由数字化设计的产线中,其巅峰制造速度下,一辆Model Y的平均生产时间被压缩到了45秒 。
1913年,亨利·福特发明了工业流水生产线,将汽车零部件标准化,同时在总装车间采用机械传送带,第一次使得造车时间缩短到93分钟 。而在这之前每装配一辆汽车需要728个人工小时,年产量约为12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