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二 )


目前,在招聘网站上,黑鲨已经释出了数十个与VR业务相关的岗位,包括VR显示系统专家、VR视觉工程师、VR系统交互设计师、VR光学专家等 。
据全天候科技报道,黑鲨此时大量增加VR业务方面的岗位,被外界解读为黑鲨正在补齐该业务人力、技术上的短板,为融入腾讯做准备 。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文章图片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文章图片

黑鲨科技正在招聘XR相关研发人员
相比起目前还“摸不着”的元宇宙,VR这个经历过市场洗礼和时间沉淀的行业,无疑要实际得多 。
无论是Meta的Oculus Quest 2 VR头显的热销,还是字节跳动、腾讯在短时间内相继以数十元亿元拿下Pico、黑鲨,可以看到,互联网巨头已经在VR这条赛道短兵相接 。
一场巨头间的VR大战,一触即发 。
VR去泡沫化VR热度再起,这一次跟当年的VR泡沫大不相同 。以2016年为界,VR的发展有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 。
2014年,Facebook以20亿美元收购Oculus的同时,引发了一波创业潮 。有资料显示,在资本市场的助推下,2015年单是国内做VR头显的创业公司已经有将近300家,这还没算各家互联网企业内部孵化的团队 。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文章图片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文章图片

谷歌Cardboard
由于早期VR头显制造门槛极低——谷歌Cardboard的纸板+镜片组合就是最好范例,这些公司、团队短时间内在市面上推出大量的VR眼镜 。其中,最著名的无疑是当年为暴风影音创造33个涨停板“神迹”的暴风魔镜 。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文章图片

 暴风魔镜发布
2014年9月1日,暴风影音召开一场主题为“离开地球两小时”的发布会 。售价仅99元的第一代暴风魔镜,正式发布 。短短两年内,暴风魔镜进行了5次产品迭代,平均每款产品存活周期还不到5个月 。
用新品引发的话题度掩盖技术力的不足,赶VR风口这事,让暴风影音拿捏得死死的 。
百元级别的定价、统一的塑料建模和透镜,再配合“外挂显示屏”——搭载了各自VR APP(通常是优化过的影视、小游戏)的手机,一场席卷全国的VR普及浪潮就这样开展了 。
VR泡沫,越吹越大,它的破裂,则早有预兆 。在暴风魔镜们之外,一场围绕VR盒子开展的产能风暴,在2016年前后,席卷深圳华强北 。
华强北曼哈广场一位代理商表示,2015年9、10月份是华强北VR盒子最鼎盛的时候,每件产品利润率在100%以上 。
作为数码产品消费市场的风向标,华强北一方面打通了代表南方制造业实力的各类大中小工厂,另一方面又连接了大量拥有技术、知识产权的初创企业 。自然地,这里也成为了中国山寨商的集中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