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 三 )


坊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相比起马云、刘强东,华强北的山寨商才是对市场嗅觉更敏感的人 。这群以搞钱为己任的商家,自然也没有放过当年的VR淘金热 。
围绕华强北这个集散地,数不清的工厂正忙得热火朝天 。二三十个工人在流水线上赶制产品,从生产到组装,所有步骤都被压缩在一个个小车间 。粗劣的制造促成了惊人的出货速度和巨大的出货量,并最大化地缩小了生产VR盒子的边际成本 。
在奉行低价为王的华强北,VR头显这个资本的高科技宠儿,一夜之间成为了9.9元包邮的VR盒子 。
【投稿|VR热潮再起,巨头们到底在抢什么?】围绕华强北产业带的山寨商,将“VR头显=支持全景视频的3D眼镜”这个理念,深刻地写入到消费市场 。消费者对于VR的兴趣,很快被这种劣质的VR体验消磨殆尽 。
2016年底,一路高歌猛进的暴风魔镜被传出大规模裁员 。华强北的VR热潮也冷却了下来 。上述代理商表示,华强北VR盒子的利润率在2016年底已经掉到10%以下 。
VR的泡沫,终于破了 。在本该积累硬件、交互技术,拓展内容和探索应用场景的阶段,短时间内涌入VR行业的热钱和山寨产品,将这个行业带上了一条畸形的道路 。
以惨痛的洗牌为代价,2016年后VR行业开始在低调中前行 。对于立足技术端的团队来说,到了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阶段 。创办6年后以90亿卖身字节跳动的Pico,就是一个绝佳的学习范本 。
在这期间,Oculus、Pico等头部厂商均已搭建起自己的VR平台;放弃智能手机业务,全力投身VR的HTC旗下vive产品线迎来多次迭代;在Steam上,已经有超过6000多款VR应用 。随着行业技术、内容逐步迈向成熟资本市场对于VR的兴趣也在逐渐回归 。
据亿欧智库统计,2020年全年,全球范围内VR赛道的融资额和融资数分别同比增长了15%和11%;2021年全球范围内已经出现145起VR行业融资,同比增长19.8% 。中国VR行业2021年的融资事件多达55起,其中不乏腾讯、阿里、字节跳动、小米、华为等投资方的身影 。
从2012年Oculus Rift发布算起,VR设备进入消费市场刚好10年 。在被动完成一轮去泡沫化的行动后,VR的价值,正在被重新审视 。
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之争?对于元宇宙风口的追逐,是VR再度引发外界关注的一个契机,但这并不能完全解释像Meta、字节跳动、腾讯这些巨头们前赴后继底投入数十上百亿的资金打造VR护城河 。
相比起连雏形都没有的元宇宙,巨头们对于VR重要性的判断,更多是基于,VR极有可能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 。
在2014年Oculus收购案中,扎克伯格曾说过,收购Oculus是一项有关未来计算机发展的规划,因为每10到15年就会诞生一个新的计算平台,而他预计虚拟增强现实将是未来新系统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 。
早在2016 年,高盛已经发布了题为《VR与AR,解读下一个通用计算平台》的行业报告,将AR/VR预测到2025年这个市场总额会达到800 亿美元,其中450 亿美元为硬件收入,350 亿美元为软件收入,其中75%市场收入来自于VR 。
然而,要想成为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离不开优质的产品端体验 。VR强调的互动操作、屏幕延伸、无感交互等技术特点,都需要良好的前端设备去支撑 。
换句话说,VR要实现下一代通用计算平台的野心,最基本的是要有能够大规模普及的、足够成熟的VR头显设备 。
在过去10的VR行业发展中,围绕图像显示、传感器、人工智能、多传感等多种技术的研发成果已经被应用到产品端;围绕存储、传感器、光学器件等关键零部件,三星、意法半导体、索尼等厂商也在持续提供技术和零部件支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