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创新药第一股”被打回原形

投稿|“创新药第一股”被打回原形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市界,作者丨曾嘉艺,编辑丨廖影
头顶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光环的微芯生物,上市后股价已大跌约80% 。
3月29日晚间,上市近三年的微芯生物发布2021年财报 。根据财报,2021年微芯生物营收为4.3亿元,同比增长59.74%;净利润下滑29.19%,至2198.4万元,但扣非净利润为-390.65万元 。
作为国内医药行业的一股“清流”,微芯生物深耕创新药已经21年了,相较动辄亏损几十、上百亿的百济神州、君实生物等抗癌“明星”药企来说,它是为数不多能够实现盈利的生物药企 。
然而,在创新药火热的当下,即使微芯生物手握两款国家1类原创新药,投资者却不买单 。自2019年8月12日以发行价20.43元/股成功上市后,微芯生物股价便从最高点125元/股一路震荡走低,较2022年3月30日26.53元/股,跌幅达78%,市值已较高点蒸发404亿元 。其当前109亿元的市值不仅远不及1469亿元的百济神州,更不及3353亿元的药明康德 。
投稿|“创新药第一股”被打回原形
文章图片

作为中国原创药的开荒者,微芯生物怎么“掉队”了?
科学家创业是医药行业的一种潮流 。尤其是那些身怀一技之长、医药背景资深的科学家们一出场就备受关注 。百济神州王晓东、信达生物俞德超、贝达药业丁列明等医药企业在资本市场受到热捧,与公司拥有重要科学家坐镇有很大的关系 。
同样是2001年创业,在那个仿制药发展的“黄金时代”,微芯生物的创始人鲁先平却属于医药界“技术流”科学家,坚持“只做原创药” 。当时的他不认同一起做创新药起家的好友、药明康德创始人李革,转行去做医药界海归派眼中“挖沟、铺电缆”的能快速带来现金流的CRO(医药研发外包)生意 。
选择不同,结果不同 。在一位医药投资人看来:“微芯生物没赶上最近5年以肿瘤免疫为主的大潮,再加上西达本胺虽然获批上市,但却没有太多成为重磅产品的可能性 。”
01、“不走寻常路”谈及微芯生物,不得不提让它一战成名的药品“西达本胺” 。
这款于2014年获批上市的原创小分子抗癌新药,主要适应症为外周T细胞淋巴瘤后扩展至乳腺癌,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原创化学新药,还与贝达药业的“埃克替尼”、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恒瑞医药的“阿帕替尼”,共同被奉为国产自主创新药突破的四大“标杆” 。
作为国内第一款原创化学新药,微芯生物的脚步虽迟,但这种进步创新却是实实在在的 。像靠青霉素发家的辉瑞,凭借阿司匹林成名的拜耳……默沙东、罗氏等当前全球TOP10的制药企业大多都是从化学药起家的 。
目前我国创新药的层次主要处于以仿制为主到仿创结合的阶段,国内创新药以Me-too/better(在原研药物基础上进行二次创新,简单地模仿/改进)为主 。根据华创证券研报,我国仿制药销售占比高达95%,创新药销售占比不过5% 。
投稿|“创新药第一股”被打回原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