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捞王难“捞钱”( 二 )


而未上市的火锅企业也出现了不少龙头:
如周师兄、巴奴火锅这种“一招鲜吃遍天”的算是一种;
陈赫“贤合庄”、郑恺的“火鳳祥”为代表的明星火锅算是一种;
沾了宅经济光的自嗨锅、莫小仙也算一种 。
所以火锅市场虽大, 但竞争者也不少 。
餐饮到店承压招股书显示:
2019年-2021年,捞王收入分别为10.95亿元、11.25亿元、13.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794.9万元、6603.6万元、1312.9万元 。
值得注意的是,2021年捞王来自餐厅经营的收入占比达到95.5%,来自外卖业务的占比达到3.7%,剩余的0.8%来自零售业务 。在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下,主要收入来自到店的捞王业绩仍存在较大风险 。
招股书中提到,受疫情影响捞王餐厅采取社交距离措施,导致客单价由2019年的人民币123.7元上升至2020年的128.1元,翻台率从2019年的每天3.0次下降至2020年的每天2.5次 。随着防疫措施放宽,民众开始恢复聚餐,2021上半年客单价下降到人民币123.9元,翻台率微降到每天2.4次 。综合来看,疫情还是对于捞王的客单价和翻台率产生了一定影响 。
投稿|捞王难“捞钱”
文章图片

图源@招股书
进入2022年以来,全国疫情呈现零散分布态势 。3月份,部分地区疫情反复加剧,餐饮到店消费承压加重,营业门店外卖消费强度仍高于基准日、好于到店 。
根据美味不用等数据,上周(2022/3/12-2022/3/18)日均餐饮营业额相比基准日仍下降79.8%,较2月日均低22.2个百分点;到店、外卖餐饮营业门店数量有所下滑,日均相比基准日分别下降53.6%、43.7%水平,较2月分别低27.5百分点、高6.8百分点 。
所以,95%以上收入来自到店的捞王在疫情下的收入增速值得进一步观察 。
投稿|捞王难“捞钱”
文章图片

图源@国金证券
事实上,整个火锅行业的日子都不好过 。
疫情以来的海底捞、呷哺呷哺等知名火锅连锁的不利消息接连传出 。股价层面,过去的2021年里,海底捞累计跌幅达到72.5%,呷哺呷哺跌幅也高达67.38% 。进入2022年以来,在过去不满三个月里,上述两家的股价跌幅分别达到22.6%和34.7% 。
经营层面两家也陷入紧急“刹车”状态 。
海底捞近期发布公告称,预期将于截至2021年12月31日止年度录得净亏损约人民币38亿元至人民币45亿元 。
3月11日,呷哺呷哺发布盈利预警,公告显示2021年公司实现营收61.5亿元,同比增长13%,但同时预期2021年将录得净亏损约2.75亿元至2.95亿元之间 。
另外,2021年11月5日晚,海底捞发布公告,决定在12月31日前逐步关停300家左右门店 。同样,呷哺呷哺2021全年关闭了约230家因选址不当、经营不善的餐厅 。
在火锅连锁头部企业降速的大背景下,捞王却仍打算继续扩店 。
招股书显示,捞王此次IPO募集资金主要用于门店扩张、完善零售渠道、新建工厂 。公司计划于22/23/24年每年分别开设44/60/80间新餐厅 。
“内卷”之下缺少护城河Frost&Sullivan数据显示:
2020年中国火锅餐厅市场份额排序依次是海底捞、呷哺呷哺、七欣天和捞王 。此外,还有巴奴、小龙坎、蜀大侠等火锅品牌也在竞争中崭露头角 。
但火锅行业洗牌率较高 。早在2017年,火锅行业的开店和关店率便位居国内餐饮行业榜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