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双城记》:上海疫情下打工人的“生存智慧”

投稿|《双城记》:上海疫情下打工人的“生存智慧”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首席人物观,作者|略大,编辑|程怡
2500万人口的上海,进入到疫情防控最严格的时刻 。
3月30日,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在全市领导干部大会上指出:采取全域静态管理、全员核酸筛查、全面流调排查、全民清洁消杀等综合防控措施,分批实施、无缝衔接,真正把风险人群管住,尽早实现社会面清零 。
这意味着之前划江而治,除浦西区外全面隔离的防控政策,升级成了全域防控,“人不流动、足不出户” 。
上海,这座侧脸向东,面朝浩瀚太平洋,背靠万里长江的城市,在疫情的“围攻”下,不得不暂时闭门谢客 。物资流转和市民生活进入了半停摆阶段 。
【投稿|《双城记》:上海疫情下打工人的“生存智慧”】那些原本属于上海的生意,被分配到其他城市 。部分品牌将新一季的宣传和拍摄计划,挪到北京 。此前从上海走海运的货物,有些被客户挪到了重庆 。人们寻找各种各样的“备胎方案”,来减少上海——一座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因疫情防控所带来的损失 。
外界一面紧急寻找如何替代“上海”,一面祈祷它快些恢复正常 。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01、穿梭京沪的“候鸟”我是一个生活在北京的自由职业者,靠和朋友们一起给甲方拍宣传片和做线下活动赚钱,现在我已经连续工作36小时了 。不过在此之前,我躺了8个月 。
疫情后,越来越多的时尚品牌把线下活动和拍摄迁移到了上海——因为上海“精准隔离”的防疫政策,也因为上海的外拍更加好看 。
“我在上海随手一拍,回去就能发布 。在北京就得精心挑选地方 。”一位摄影师朋友在搬到上海后和我感叹 。
上海的精致和宽容,被新搬去的“北漂”们激情夸赞,不断传扬 。不过我没能搬去上海,毕竟我在北京十几年了,所有的社会关系都在这里 。而守在北京的代价就是,在过去的两年,我能接到的商单开始下滑,即便有项目大多也得飞去上海 。
我的上一个项目是在2021年夏天接到的 。那也是我第一次接外地的大型展览项目 。我带着合作多年的摄影师、策展师、造型师以及项目统筹十几个人浩浩荡荡地从北京飞到了上海 。按照惯例,活动当天现场工作人员是要统一穿衣风格的 。以前在北京,我都会在前一天布展工作搭建完后,和大家商量穿什么衣服 。
结果,落地上海后才发现由于要带的器材太多,每个人都只带了一套替换的衣服,根本没办法统一着装 。最后,我只能临时去ZARA买了十几套套黑色西装——尽管后来我怀着一丝羞愧又把大半的衣服退掉了,但有些单品无法退货,我也只能买下来了 。
那个项目我收到了30万的服务费,然而团队在上海的住宿费就花了5万,加上人力成本和因跨城市产生的各种零碎费用,最后我一顿折腾下来只赚了不到10万,而这已经是我2021年最多的一笔收入 。
“上海要封闭了,我们原计划的拍摄工作没办法进行,你能在北京接这个活吗?”3月21日,一位在上海品牌方工作的朋友和我说 。电话里,他口吻急切,像是在寻找“救命稻草” 。“好啊,来聊聊吧”我赶紧答应了下来,尽管我还不知道要干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