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玩家总算赢了一次游戏公司( 二 )
这场小小的纠纷 , 折射出玩家与厂商围绕游戏数字资产的深层矛盾 。
在国内游戏生态中 , 厂商常年占据绝对优势 , 对于旗下产品和服务拥有几乎不受约束的解释权 。而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 , 也让玩家对厂商的种种骚操作无可奈何 , 难以招架 。
但随着数字资产的概念逐渐深入人心 , 越来越多玩家意识到 , 自己花费时间、精力和金钱培养的游戏角色 , 归属权应当属于自己 。游戏公司心安理得的单边行动 , 有必要拿到公众视角下重新检视 , 剔除和修正明显有失公平的部分 , 重新构建一套符合玩家和厂商利益公约数的规则 。
01国内游戏公司停运产品 , 都会在公告中竭力渲染不舍之情 。但实际上 , 他们在做出决策时 , 法律上并不需要考虑玩家的想法 , 更不用顾忌玩家角色如何处置 。
目前 , 国内法律法规针对游戏停运 , 主要对告知和赔偿义务做出约束:游戏公司需要提前60天公布停服计划 , 并以法定货币或其他方式补偿 。实际操作中 , 厂商极少直接退钱 , 都是用游戏礼包之类的虚拟奖励替代 。
以此考量 , 《云裳羽衣》运营团队此前的一系列做法虽然不讨人喜欢 , 却也并无违规之处;被玩家吐槽的补偿方案 , 最多只能算是略显小气 。
通常情况下 , 用户并不能强迫游戏公司继续经营某一款产品 , 也难以主张对游戏角色、装备等虚拟物品的所有权 。游戏公司拥有游戏本体和网络平台 , 也掌握着所有玩家的数字资产 。玩家只拥有使用权 , 且必须按照用户协议行使权利 。
这一规则看似偏袒企业 , 却也符合商业逻辑 。假如游戏内资产归玩家所有 , 最终结果将是所有游戏都碍于他人物权 , 无法停止服务;而玩家之间的账号买卖和租赁、第三方游戏资源交易等也就成了合理行为 。这显然不利于整个游戏生态健康发展 。
玩家试图给心爱的游戏强行“续命” , 却无法在法律法规上找到支撑 。这让玩家们在四处求援时屡屡碰壁 。
对于批量产出的大厂而言 , 游戏的关停并转是再普通不过的操作 。尤其是在手游时代 , 一款作品的生命周期比端游短得多 , 赚钱窗口期愈发狭窄 。一旦发现潜力平平 , 游戏厂商就会果断放弃 , 把资源投入到下一个可能的爆款上 。
据自媒体“游戏那点事”统计 , 2021年国内游戏大厂停运下架约75款游戏 , 其中腾讯46款 , 网易15款 , B站及其他大厂14款 , 不乏《堡垒之夜》《使命召唤OL》《海岛纪元》《方舟指令》等口碑不错的作品 。
这些游戏的停运原因包括IP老化、被续作取代、代理权到期等 , 但更多因为收入达不到预期 , 于是关停止损 。
例如 , 网易2020年底推出手游《幻书启世录》 , 投入大量资源进行宣传推广 。凭借精美的立绘和新颖的题材 , 这款游戏上线首月流水破亿 , 表现颇为亮眼 。
但好景不长 , 由于角色设定粗糙、“逼氪”过度等因素 , 《幻书启世录》的下载量和收入一路走低 , 关服前跌至iOS畅销榜600名开外 。最终 , 网易在2022年2月14日将其关闭 。
曲终人散之际 , 网易并没有手下留情 , 宣布清空所有账号数据和角色信息 。那些在游戏里付出精力和金钱的玩家 , 只能被迫接受这一结果 。
推荐阅读
- 投稿|茅台之意在天猫吗?
- 投稿|持续承压,潘水苗掌舵圆通三年,资本市场不买账?
- 投稿|中国积木缺一个“泡泡玛特”,而非再造乐高
- 投稿|喜茶“平替”,一朝作古
- 投稿|抖音商城,无处安放
- 投稿|全屋智能抢占“中控”,华为、海尔、小米们谁离用户最近?
- 投稿|蚂蚁瘦身
- 投稿|都市丽人努力重回C位
- 投稿|QQ浏览器“长不大”
- 投稿|七问「增程式」电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