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庭芳|关于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刘庭芳一番话振聋发聩!
医院管理工作千头万绪,体系运作的核心不能偏离质量与安全 。对此,管理者们并非没有清楚的认识 。在公立医院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公立医院绩效考核趋于成熟之际,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愈发重要 。
然而,关于医疗的质量与安全,是否所有人的认知都是正确的,而非经验主义?在接受健康界采访对当前医院管理领域热点进行解读时,清华大学医院管理研究院创始人刘庭芳对此表示“不乐观” 。
基于持续的调研和思考,刘庭芳发现,我国医疗领域质量的认识、理解和重视程度,通过近些年的努力基本上已达到一定高度 。“但是对于患者安全的重视程度,还没有达到像对质量管理那样重视的高度、强度和力度 。”
触目惊心的医疗安全管理现状
那么,质量和安全两者是何种关系?刘庭芳表示,目前不少管理者认为质量是安全的基石,还有不少人将他们混为一谈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全球遵循的都是一句话: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安全是质量的基石 。”他强调 。
“管安全比管质量更难,因为安全更多是一些隐形的内容 。”刘庭芳介绍,说起医疗质量,更多有可衡量的指标,比如治愈率、病死率、平均住院日、CMI值等 。然而对于安全,覆盖整个医疗服务的过程,都是不易察觉看见的东西 。“比如打错针、发错药、开错刀,以及院内感染、跌倒,还有仪器设备安全隐患等 。”
意识不明确,观念混淆,随之而来的是管理的滞后 。
刘庭芳告诉健康界,按照去年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最新的研究报告,全球每年死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病人超过800万 。他稍作停顿并放慢了语速说,“然而,这项研究后面有一句话:不包括中国 。”
这句话包含两层意思 。一是说中国是个大国,拥有3万多家医院,远远超过美国5800家,法国2800家医院的数量 。且中国每年的门诊人次、住院人次,没有任何国家可以比拟,去年总共达到80亿人次 。“那也就是说800多万,如果再加上中国的,数目更加超乎想象 。”
第二层意思是,“中国到现在为止,只有局部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统计数据,全国尚未形成统一的管控体系,也没有统一的报告体系 。”刘庭芳介绍,如果按照我们的床位数、就诊数来计算,一定有不少人不是正常死亡,而是由于医疗安全导致,也就是说“我们很多医院根本没有做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报告,大部分被隐瞒了 。”他透露,有学者初步统计,中国每年死于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病人不会少于200万人 。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图虫创意
刘庭芳用数据向健康界证实这一推论 。根据权威部门的统计,美国医院每年住院病人发生医疗安全不良事件的概率是3.4%,加拿大是8% 。英国和丹麦、日本都是10%,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是16%,我国没有相关数据 。而根据我国官方发布的数据,仅仅是死于药物不良反应的病人,一年就有20万人,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的大概是500万人次 。“你想想看,其他的有多少?这是冰山一角 。”他说 。
此外,医疗仪器、设备、信息系统和环境中存在的严重安全隐患十分惊人 。刘庭芳介绍,医疗风险事件的增加,使患者就医时缺乏安全感和对医务人员及医院的信任感,也是导至医患关系紧张的原因之一 。
“事实上,按照国际上的说法,60~80%的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是可以预防避免的 。”他说,因此首先要正视这一问题,其次要采取科学的方法 。可以运用一些安全不良事件的分析工具,比如根本原因分析法(RCI),或者思想模式与效果分析法 。“目前这些安全管理工具的使用概率,远远没有达到应该使用的量 。”刘庭芳表示,这也进一步证实了,目前我国在安全管理上还存在不小差距 。
推荐阅读
- 高血压|关于高血压的秘密,你知道多少?医生盘点50个关于高血压的真相
- 医疗|医生提醒:过度医疗才是最严重的“病”!很多钱也不该出
- 西瓜|关于西瓜的5大谣言,一次性为您说清楚,爱吃西瓜的您不妨来了解
- 核酸检测|最新消息!有调整!关于核酸检测
- 医疗器械|首次!药监局大湾区投入运营,当天受理40个医疗器械申请
- 医疗|一根鱼刺,花了他50多万医疗费
- 免疫|关于免疫保胎,动辄花费十几万,是否真有必要?
- 孩子|如何保护孩子?父母要了解的医疗辐射安全常识
- 失联|突遭山洪的医疗检查车:人没来得及跳车已被冲走,4人仍失联
- 肝癌|关于肝癌,你应该及早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