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1资本市场年终观察:从此便是新世界( 五 )
前面讲的主要是宏观层面的资产端与资本端的变化 , 接下来我们可以聚焦一级市场 。首先值得关注的就是 , 资本市场内循环正在启动 。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以往互联网公司的退出 , 整体来说还是一个“外大内小”的格局 , 也就是公司多在境外上市 。当下互联网新经济上市公司的市值前十名中 , 只有顺丰一家在A股上市 , 剩下的九家不是在港股就是在美股上市 。
但其实 , 境内的资本市场实力是不弱的 。今年中国企业在美股和港股进行IPO的公司规模合计约为400亿美元左右 , 但科创板IPO的规模在今年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 , 去年更高 , 大概在500亿美元左右 , 同时北交所也已经成立 , 未来更加可期 。
大家都知道 , 如今中国企业赴美IPO在短期内是承压的 , 我们认为 , 虽然中国企业仍然可以利用好海外的资本市场 , 但未来资本的退出路径重心将逐渐从国外转移至国内 , 未来中国资本市场可能会出现更多的内循环 , 即投资、退出都在国内 , 包括A股和香港两个市场 , 尤其在我们提到的第二产业科技升级领域 。
其中 , 香港作为一个面向外资的、国际型的金融板块 , 会持续吸纳质地优质的互联网新经济的白马股 , 比如今年内百度、哔哩哔哩、理想汽车等公司都已在香港市场完成二次上市 。而科技属性更重的、涉及到数据安全的板块则可以在科创板、北交所等国家的战略资本市场上得到支持 。我们判断 , 未来科技公司的上市选择将从“外大内小”向“内大外小”的格局转变 。中国的企业仍将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个资本市场 , 但行业分化可能会更加显著 。
- 一级市场二级化
? 出现“基石投资者”
港股IPO有一个“基石投资者”的概念 , 一般是大型的主权基金、PE基金、财团基金等 , 二级市场上的散户很多时候对公司的价值也拿不准 , 但权威的基石投资者能够起到公信力背书的作用 。
在资产和资本都发生周期切换的时候 , 一级市场交易必然会变得不确定 , 主题的切换意味着投资方法的变化 , 对很多投资机构、甚至非常成熟的投资机构来说都意味着新的挑战 。
于是 , 我们在一级市场上陆续看到了“基石投资者”的出现 。
通常情况下 , 一级市场投资机构之间的决策关联度是比较低的 , 各家投资人会根据各自获取的信息去独立进行决策 。但在2021年 , 我们在一些项目上看到 , 投资机构在独立决策之外 , 还会高度关注与自己共同投资的对手方是谁、是否有大品牌的机构、是否能为公司的技术与产品做背书、甚至是否能给公司带来一些产业资源 。在一级市场极其不确定的情况下 , “基石投资者”可以消减对无法判断的盲区的不安全感 。
? 投资变“认购”
同时 , 今天一级市场上的投资慢慢变得有点像二级市场的“认购” 。
二级市场上 , 股票价格是由市场共识决定的 , 在你交易的时候 , 每一支股票的价格就已经那里了、IPO时的价格区间也相对稳定 , 投资人的决策是是否以共识价格进行交易 。
推荐阅读
- 投稿|一度超越微信登AppStore榜首,但“元宇宙”社交也难逃“月抛”魔咒
- 投稿|陕旅饭店集团破产重整,昔日“混改模范”为何沦为反面教材?
- 投稿|疫情之下,本土自主设备如何突围?中国制造的投机主义和长期主义
- 投稿|即视角|出海正当时:欧美、东南亚、中东、拉美市场观察
- 投稿|“东南亚小腾讯”跌入谷底:受阻的业务飞轮撑不起千亿市值
- 投稿|员工行为几乎全裸?深信服“监控门”背后
- 投稿|信任危机?一场针对民族企业的商业“阳谋”
- 投稿|体量庞大,微软还能突飞猛进吗?
- 投稿|估值近百亿,从下沉市场走出来的书亦烧仙草,凭什么成黑马?
- 投稿|浑水创始人遭FBI搜查,屠龙者终成恶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