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1资本市场年终观察:从此便是新世界( 三 )


因此可以看出 , 今年开始 , “脱虚向实” , 即投资热潮从第三产业向第二产业、从模式创新向科技创新转移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 。我们认为 , 第二产业的科技升级可能会成为中国一级市场新一轮周期的大命题 。
怎么理解第二产业科技升级?我们认为 , 这类公司与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相比有三个明显特点 , 而这三个特点也让未来十年的创业和投资有了不同的范式:
?  确定性的需求
很多互联网新经济细分赛道的公司融资时 , 常常需要对投资人论证“需求” , 因为需求是不确定、待探索的 。比如我在五六年前做共享出行的项目时 , 投资人最喜欢问的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这个市场有多大” , 所以我们发动了很多同事去做大规模的客户调研、去多个特定场景下观察用户等等 , 进而推算出整个共享出行的市场规模 。
但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第二产业科技升级的行业不一样 , 行业的需求是确定的、存量的、甚至百度一下就可以搜出来的 。比如同样是出行 , 如果我们要算汽车行业的市场规模有多大 , 一搜索可能数字就出来了 , 存量、保有量、每年销售金额这些都有 , 我们去看特定产品的市场占比就可以 。再比如做进口替代的半导体芯片行业 , 需求也不需要论证 , 过去几十年都在 , 而最重要的是哪个中国企业能把好的产品做出来 。这个范式跟过去已经很不一样了 。
从商业模式角度也是 。过去看互联网新经济 , 我们通常会和投资人讨论 , 公司的上游是谁、下游是谁、取代了谁、和别人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但第二产业科技升级的公司商业模式通常也是很明确的 , 就是走经典的“研发——生产——销售”流程 , 不太需要模式上的创新 。
?  高壁垒的供给
所以 , 第二产业科技升级公司的需求是非常确定的 , 但是挑战其实是来自于技术驱动的供给端 。
我们看到 , 这些行业的蓬勃背后其实蕴涵着非常巨大的科技属性变化 , 他们要做的是代际式的技术革新:比如氢能这种新型绿色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比如新材料去提高光伏行业的发电效率 。因此供给端的壁垒非常高:新技术进展如何?产品到底能不能成功落地?这样的新型供给的变化也就导致了这些公司对资金使用的不同 。
以往互联网新经济公司的成本可能会更多地集中在需求侧:获客成本、营销广告费用等等 。但第二产业科技升级公司的成本则会高度集中在供给端 , 比如研发投入、人才投入、产能建设、产品整合等等 。我们现在接触到的一些这样的科技公司甚至是没有销售的 , 都是技术人员自己去做销售 。
对于供给端的投入能帮助企业建立起高壁垒 。一旦产品得到了验证 , 这类企业的商业壁垒就会越筑越高 , 产生“滚雪球效应” 。
?  清晰的政策导向
对于互联网新经济企业来说 , 由于模式创新多 , 政策相对来说是后置的 , 有时候可能是“摸着石头过河” 。但对第二产业科技升级而言 , 政策是前置的 , 有着非常清晰的政策导向 。半导体、新能源、高端制造等行业都是国家政策中大力支持的重点行业 , 白纸黑字就写在政策纲要中 , 指引是非常明确的 , 这是跟以往非常不一样的地方 。在涉及战略科技力量和关键核心技术的产业上 , 新型举国体制的优势将进一步凸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