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车企无奈涨价,黄牛却疯狂收单( 三 )


然而,令王先生没有想到的是,本以为一两周时间就能完成置换,却被店内告知要等2个多月才能提到新车 。就在王先生考虑是否再等等时,经朋友介绍,王先生在某二手平台上花了6000元购买了一张新能源汽车订单,并在当月提车 。 在谈到在二手平台购买转让订单时,王先生直言道:“能早提车又能便宜,虽然多了几千元的转让费,但整体还是划算的 。”
由于转卖订单的收益过大,黄牛也发现了其中的商机,在二手平台甚至小红书上,有不少主动求收订单转让的用户,这其中有部分是真实车主,有部分是想通过收订单后转卖赚取差价的黄牛,跟演唱会收门票的操作同理,先高价回收,再以更高的价格卖出 。不过,转卖汽车订单动辄最低3000元的利润,可比任何其他行业都要香得多 。 
以Model 3为例,有车主拥有Model 3标准版未涨价前的订单,价格为26.59万元,黄牛收了这笔订单后,加价6000元左右到27.2万元卖给用户,这笔利润是车主和“黄牛”分成 。尽管“黄牛”作为中间商赚了差价,但用户购车价格依旧比官网27.99万元的价格便宜8000元左右 。
这就导致一个非常魔幻的现象,从黄牛手上购买的订单,比在官方购买的订单还便宜,同时黄牛和用户都还有钱赚 。 经济学家宋清辉认为,催生出这些转卖订单背后的原因主要是受芯片短缺、电池产能受限等一系列内外部因素影响,导致新车交付周期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 。一些急于买车的消费者,就退而求其次,选择了“倒卖订单” 。 
据小道哥观察,转让订单品牌主要以特斯拉和比亚迪为主,理想、小鹏、零跑等品牌也有一些,而像蔚来、哪吒、飞凡、欧拉、威马和大众 ID. 系列等品牌相关转让信息较少,基本上越热门的车,倒卖订单的情况越多 。 面对如今“黄牛”频现的情况,有车企果断出手 。一份特斯拉的“不转卖承诺函”已经在网上流传,该承诺函要求累计下单购买多台特斯拉车辆的车主承诺一年内不得向第三方转售,违者按车辆开票价20%支付违约金 。
投稿|新能源车企无奈涨价,黄牛却疯狂收单
文章图片

订单转卖的生意似乎前景一片大好,但对企业而言,这种转卖对价格体系的冲击很大 。因此,包括特斯拉、比亚迪和零跑等品牌客服均表示,订单一经下定,除非是直系亲属或配偶,否则无法变更车型车主信息,以此来限制订单转卖的现象 。 
03、涨价倒逼车企优胜劣汰涨价这件事,从短期来看,无疑对车企跟用户都不是好事,但从长远来看,也是整个新能源市场的自我现状反馈,不再隐藏在补贴政策下 。 事实上,原材料涨价影响的不仅是汽车行业,对家电行业的影响也颇大,在去年原材料涨价就加速了冰箱产业的整合,马太效应凸显,市场洗掉那些缺少技术支撑的企业,对于消费者来说是好事,因为这个时候企业会越来越注重品质功能 。
汽车行业也一样,汽车被迫实现了原材料涨价带来的高端化转型,价格一旦涨上去,企业的产品品质也得跟上去 。 给消费者带去他们真正需要的、也真正有价值的产品,同时能保证企业自身利润,是车企接下来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 。
事实上,汽车乃至其他行业可以在高端化的过程中,通过品牌以及品质等其它的一些因素,将诸如原材料涨价等压力消化掉,不失为一个企业转型高端化的机会 。 同时,涨价还会加速汽车行业的市场分化,此次行业性调价提供了一个市场分化的契机,一些掌握定价权的新能源车企,其价格调整并不会影响到市场对其产品的需求;而缺乏技术和品牌的低端车企,只会陷入到价格战里,沦为最终被淘汰的命运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