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新能源车企无奈涨价,黄牛却疯狂收单( 四 )


毕竟不管原材料的价格如何,在消费者眼里,20万的车,还是得有20万的样子 。换句话说,新能源汽车产品的价格可以高,但一定要让消费者“觉得值” 。 另外一个影响是,原材料的涨价促使车企自研,大范围投资并自行制造 。 早在2020年10月,蔚来汽车即被曝出计划自主研发自动驾驶计算芯片,并已成立独立硬件团队,项目由蔚来汽车董事长兼CEO李斌带队推动 。几乎与此同时,零跑汽车发布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车规级AI智能驾驶芯片凌芯01,首款搭载该芯片的车型为零跑C11,也在去年10月开启交付 。 
去年开始,许多车企发布了在芯片领域布局计划:小鹏汽车的自动驾驶硬件研发已经涉入芯片领域,五菱汽车在其品牌发布会上亮相了五菱芯片 。吉利控股的亿咖通科技一方面宣布与Arm中国达成合作,共同出资成立芯擎科技 。广汽集团通过了《关于自研电池生产线建设项目的议案》,加快自研电池技术的产业化 。 
中汽研副总经理吴志新表示:“汽车企业要把产业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贯通研发、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突破产业链的断点、堵点,确保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才能在全球汽车产业分工体系中取得话语权 。”中国提出到2025年实现70%的芯片自给率,如今汽车芯片行业正随着车企的大举介入而迅速破局 。 
近期的涨价更是加快了我们迫切需要自给自足的进程,只有把关键材料与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在这颇具魔幻现实的汽车市场中存活下来 。另外从目前的国际形势来看,中国品牌头部车企自研自制电池或芯片,当属未雨绸缪之举 。
04、智行观中国新能源车不再是买方市场,已进入快速普及发展新阶段,因此短期仍有涨价可能 。对于消费者来说,如果是有看上心仪的,早点入手不妨是一个好选择 。 回到车企,经历了近几年市场淘汰的磨砺与政策的不断修正,如今的中国新能源车市场,正不断推动着中国汽车产业愈发强壮 。对于处在新竞争格局中的新能源车企们来说,涨价不仅意味着新的市场冲击与挑战,同时也将在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下,为强者提供持续前行的机遇,而决定谁能笑到最后的唯一因素,唯有“自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