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二 )


数据显示,喜马拉雅过去三年营收分别为26.97亿、40.76亿和58.56亿,对应的毛利润分别为12亿、20.03亿和31.63亿,毛利率也从2019年的44.5%提升至2021年的54%,进步明显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喜马拉雅招股书
从营收结构来看,喜马拉雅主要收入来自付费订阅、广告、直播三块业务,其他创新产品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当前营收贡献率较低 。其中,2021年订阅业务营收29.9亿,广告业务收入为14.9亿,直播收入10亿,同比全都实现增长 。增速最快的是付费订阅业务,较2020年同期增长49%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毫无疑问,营收占比超过50%的付费订阅业务,是喜马拉雅当前营收支柱 。而这项业务能在过去几年保持良好增长趋势,和喜马拉雅不断增长的月活用户规模有很大关系 。
数据显示,截止2021年底,喜马拉雅全渠道平均月活跃用户为2.68亿,同比增长24.4% 。其中,喜马拉雅移动端MAU为1.16亿,来自物联网及其他开放平台的MAU则为1.52亿,这个比例和蜻蜓FM、荔枝等竞争对手基本一致 。
但和这些竞争对手相比,喜马拉雅更大的优势在于付费用户规模和付费率 。根据招股书数据,喜马拉雅当前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用户为1490万,移动端平均月活跃付费会员为1440万,付费率分别达到12.9%和12.4%,在行业内属于顶尖水平 。
我们可以对比一下荔枝的数据 。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四季度,荔枝月均付费用户数为49.73万,2021年全年的平均月付费用户数则为48.8万,付费率不足1%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图片来自喜马拉雅招股书
另一方面,喜马拉雅的弱点也是很明显的——尤其是不断放大的亏损额以及高企的运营成本 。 
数据显示,喜马拉雅2021年亏损额同比放大77%,达到51亿;过去三年的经调整亏损额分别为7.49亿、5.39亿和7.59亿,目前仍处于烧钱抢市场的阶段 。
从成本结构来看,销售及营销开支占据绝对大头,过去三年的支出占比分别为45.2%、41.9%和44.9% 。从这个角度看,喜马拉雅能积累到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烧钱营销当记一功 。
可惜的是,这三年以来喜马拉雅的营业成本一路从14.97亿攀升至26.94亿,身上的成本压力正不断增加 。
在价值研究所看来,喜马拉雅目前的策略是通过短期烧钱营销快速提升用户规模、抢占市场份额及提高用户黏性,之后再考虑盈利的问题 。
在中国互联网行业的黄金时期,这是一条屡试不爽的成功公式,美团、滴滴等巨头都是走的同一条路 。然而,出乎喜马拉雅意料的是,流量的威力在消退,在线音频行业苦等的春天来得比想象中更晚 。
一个萎缩的市场,无法再为喜马拉雅的烧钱策略提供支援 。资本纷纷关紧水龙头,则让喜马拉雅的上市之路变得更加迫切,且充满变数 。
行业深陷寒冬,荔枝、蜻蜓日子也不好过 在线音频行业的寒冬比想象中要长得多,当中的消极影响也不仅体现在喜马拉雅身上 。
截止周二收盘时,荔枝股价跌至1.76美元,市值不足1亿美元,较巅峰时期大幅缩水 。从财报透露的数据来看,喜马拉雅遇到的成本高企、增收不增利、商业化能力欠缺等问题,荔枝也全都逃不过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