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三 )


数据显示,荔枝2021年全年净营收21.2亿,同比增长41%,四季度实现892万净利润,是其首次实现GAAP盈利 。然而,2021年全年荔枝净亏损依然高达1.27亿,较2020年进一步放大 。
把时间轴拉长也可以发现,荔枝在营收保持增长之际,一直没有处理好成本控制难题,导致迟迟无法实现盈利 。数据显示,2017-2021年,荔枝净亏损额分别为1.5亿、934.2万、1.3亿、8218万和1.27亿 。而且和喜马拉雅一样,销售及营销支出,在荔枝的支出结构中也占据了重要位置 。
投稿|喜马拉雅三闯港交所,“声音经济”如何打破亏损魔咒?
文章图片

在线音频三巨头中的另外一家——蜻蜓FM,由于目前尚没有上市计划,所以其财务数据也还无从得知 。但从其营收结构和月活规模来看,日子想必不会比荔枝、喜马拉雅好多少 。
根据艾媒北极星数据的报告,蜻蜓FM当前月活规模在行内排名第三,不及喜马拉雅和荔枝 。截止去年一季度,蜻蜓FM月活用户数为2264万,基本上为喜马拉雅同期数据的三分之一左右 。
而在去年6月份完成微木资本参与的F轮融资时,曾有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蜻蜓FM当前主要营收来源为会员、广告、生态和直播,和喜马拉雅、荔枝别无二致 。由此可见推断,在荔枝、喜马拉雅不断烧钱、大打营销战抢流量的背景下,被动应战的蜻蜓FM营销成本也会水涨船高 。
梳理三大在线音频巨头的财务数据和营收结构,价值研究所认为,过于依赖付费订阅和广告业务,商业化变现途径单一,是它们要解决的共同难题 。
喜马拉雅在招股书中透露,其订阅业务的营收来自两个方面:会员订阅及付费点播 。前者收入基数稳定,但增长高度依赖用户规模,这也就回到了烧钱营销抢流量-支出骤增-亏损放大的恶性循环 。
相比之下,后者的弹性更大,但不确定性也更高,且目前的贡献率不及前者 。数据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付费点播机收听业务收入为10.57亿,占比18.1%,会员订阅业务收入19.34亿,营收占比达33% 。
此外,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之间也面临服务同质化的问题 。缺乏核心竞争力和差异化优势,不利于提高用户黏性的同时,还致使三巨头之间的竞争不断激化 。
荔枝主打UGC社交模式,超过90%的营收来自音频娱乐业务 。但喜马拉雅同样在做社区,UGC内容带来的打赏也是其重要收入来源 。
蜻蜓FM主打PGC和PUGC模式,自成立以来就不断扩大其内容生产团队,依靠内容打江山,社区属性在三大平台中是最弱的 。然而,喜马拉雅和荔枝也在强调多元化内容模式,前者最近两年不断强化其PGC属性,内容生产者队伍持续扩大 。
数据显示,2021年,喜马拉雅的PGC和PUGC收听时长占平台用户收听总时长的比例分别为15.6%和39%,较2019年的11.3%和29.5%上升明显 。很显然,喜马拉雅再也不是单靠UGC打江山 。
兜兜转转,在线音频三巨头始终没能彻底分出胜负,依旧在同一条狭窄赛道上缠斗 。对于这种情形,价值研究所认为,真正的出路只有一条:把蛋糕做大,拓宽商业化变现渠道 。
“声音经济”如何打破增收不增利怪圈?首先要肯定的是,在线音频仍然是一个有潜力的市场,喜马拉雅、蜻蜓FM和荔枝们并非毫无机会 。 
艾媒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2018至2022年中国在线音频用户规模会保持12.5%的年均复合增长率,预计2022年达到6.9亿,同期的市场规模则有望达到349亿 。
从渗透率来看,灼识咨询统计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我国在线音频月活跃用户渗透率为16.1%,远低于美国的46.5% 。在国内大红大紫的短视频和长视频渗透率分别达到73.8%和74.2%,同样遥遥领先于在线音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