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妙可蓝多,C位难坐
文 | 子弹财经,作者 | 冯羽,编辑 | 蛋总从西式餐饮的舶来品变身为儿童零食界“顶流”,奶酪棒是如何实现晋级的?
这一答案可能要问问妙可蓝多 。
这家很早便押注奶酪制品的东北乳企或许并未预料到,西式餐桌上的佐餐用品,有一天竟也会成为中国人口中的“奶酪茅” 。
3月29日晚,妙可蓝多发布了2022年Q1业绩预增公告,报告期内,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11.5亿-13.5亿元,同比增长20.93%-41.97%;预计实现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500万-7500万元,同比增加71.72%-134.16% 。
不过,上述公告发布后,并未对股价带来强刺激——3月30日股价报收35.8元,而截止4月1日,其股价报收34.93元,看似不错的业绩预增数据为何没有赢得投资者的看好?
近年来,90后父母愈加推崇“健康的儿童零食”,富含钙和蛋白质的奶酪棒便逐渐站到了儿童零食圈的“C位”,而扩建工厂解决了产能问题后的妙可蓝多也趁势而起 。
但以妙可蓝多为代表的奶酪棒品牌真能征服“挑剔”的中国家长吗?中国人奶酪制品的低消费量是否会让相关企业的业绩过早触及天花板?在儿童零食之外,还有什么能支撑起更广阔的奶酪市场?
01 站不稳的“C位”?奶酪原本是西方国家佐餐的传统食物,根据加工程度不同,可分为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 。
相比佐餐的天然奶酪,再制奶酪口味更丰富、保质期长,因此也更受到国内企业和消费者青睐 。加上奶酪制品经由牛乳加工而来,钙和蛋白质含量更高,因此也被称为“奶黄金” 。
智研咨询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人均奶酪消费量约22克/人,到2019年这一数量达到176.0克/人,而2020年则增长至184.3克/人 。
国内较低的人均奶酪消费量和消费潜力让不少企业发现了这一新赛道 。
妙可蓝多前身广泽乳业原本是东北一家名不见经传的乳企,2015年开始聚焦奶酪品类,通过收购天津妙可蓝多,于2016年完成重组上市,成为“中国奶酪第一股” 。2019年其正式更名为妙可蓝多,并全面转型成奶酪企业 。
根据妙可蓝多2021年财报数据,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78亿元,同比增长57.3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54亿元 ,同比增长160.60% 。
此外,奶酪产品收入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比例为74.62%,同比增加 1.71 个百分点;同时,高毛利奶酪产品收入快速增长也带动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同比增加2.21个百分点至 38.14% 。
但如果将时间线拉长不难发现,妙可蓝多自上市以来,其营收和净利润同比增速波动幅度明显 。
根据Wind数据,从2016-2021年,妙可蓝多营业收入分别实现5.12亿、9.82亿、12.26亿、17.44亿、28.47亿和44.7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41.76%、91.96%、24.82%、42.32%、63.20%和57.31% 。
文章图片
同一时段,其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分别实现3221万、427.9万、1064万、1923万、5925.8万和1.5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11.72%、-86.72%、148.69%、80.72%、208.16%和160.6% 。
文章图片
Euromonitor数据显示,从2017年至今,中国奶酪零售市场规模增速稳步上升,而妙可蓝多的业务营收和净利润却出现较大波动,可见其快速增长并非一帆风顺 。
推荐阅读
- 投稿|国产香水的“东方叙事”与供应链危机
- 投稿|“我死了比活着舒服”,谁还记得他的辉煌、悲壮与凄凉
- 投稿|清明走一走:云扫墓是未来,但不火还挺乱
- 投稿|1平米售价50万,利润打败九成上市公司:能涨赢房价的,只有墓地
- 投稿|“玫瑰少年”被遗忘在《玫瑰少年》
- 投稿|清明扫墓商业化,从节假日到假节日
- 投稿|投资30万、囤鞋70双,我被Web3“走赚游戏”套路了?
- 投稿|《云裳羽衣》跑路失败,玩家维权到底有多难?
- 投稿|在“内卷”中重生,光模块迎来新一轮爆发周期?
- 投稿|互联网裁员过冬,大厂还留得下实习生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