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生活方式精神病学”——生活方式如何影响精神健康?( 二 )


现有推荐主要将有氧运动及心肺健康作为运动干预的重点,因为该领域大多数观察及干预研究关注的是总体运动水平 。尽管这一点得到了文献的充分支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心肺健康本身即可降低精神障碍的患病风险),但应指出,目前已有证据表明肌肉力量及阻抗训练也可预防精神障碍,该效应甚至独立于一般意义上的锻炼 。此外,力量训练可显著改善精神健康,这一效应可持续存在并超过有氧运动 。因此,未来有关体育锻炼的研究及指南应进一步考虑阻抗训练在精神障碍防治中的疗效及可行性 。
体力活动可预防抑郁症,走路爬楼梯也可以 | 研究速递
2019-04-21
睡眠
大量证据表明,睡眠是另一个重要的可变生活方式因素 。大规模meta分析显示,睡眠与各种精神疾病存在前瞻性联系,而MR研究则提示睡眠与双相障碍存在因果关系 。除此之外,睡眠障碍可显著增加精神障碍患者的自杀行为风险 。
MA of RCT显示,睡眠干预可有效减轻抑郁症状 。值得注意的是,睡眠干预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亚临床抑郁症状,用于精神障碍患者时,睡眠干预改善抑郁的效应量甚至更大 。此外,近期一项RCT显示,睡眠在严重精神障碍中也扮演着一定的角色——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可显著降低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年轻个体的幻觉及偏执严重度 。
总体而言,睡眠不佳似乎在精神疾病的起病及恶化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CBT-I或许提供了一种有吸引力的非药物干预手段(此类治疗也可采用数字化形式开展),以改善睡眠及精神健康的其他方面 。明确CBT-I用于精神病性障碍患者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
睡眠障碍与自杀 | 临床必备
2020-07-03
吸烟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吸烟是一系列精神障碍重要且可变的高危因素 。尽管早期MR研究的结果不一致,但最新的统计效力更高的GWAS研究强烈提示,吸烟与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的起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这些发现与多项meta分析相吻合,后者提示吸烟与精神障碍前瞻性患病风险增加、发病提前及转归不良相关 。
上述发现共同为公共卫生机构控烟措施的合理性提供了支持证据,而这些措施可有效覆盖易感、贫困及边缘化群体 。迄今为止,精神障碍患者并未从西方社会一般人群的吸烟率下降中显著获益 。
尽管本项研究未发现任何有关戒烟改善精神症状的MA of RCT,但研究一致表明,戒烟并不会导致精神障碍患者精神健康状况的恶化(「戒烟恶化精神健康」的假设可能成为临床干预的障碍),且事实上似乎可以改善这一人群的精神健康 。此外,基于躯体健康风险,精神科对戒烟的迫切需求也已经得到了认识——吸烟是导致严重精神障碍患者预期寿命缩短15-30年的主要原因之一 。最后,吸烟是导致精神疾病及健康状况不均的原因,促使人们进一步研究某些减害方法(如电子烟)的潜在收益 。
精神分裂症与吸烟的「爱恨情仇」| 文献述评
2019-06-19
饮食
饮食与常见及严重精神障碍的因果关系尚不明确 。多项meta分析表明,健康的饮食习惯与抑郁症状风险显著降低有关,但与已确诊的抑郁症及其他精神障碍的前瞻性联系尚未得到建立 。此外,目前尚无任何MR研究证据支持饮食模式在任何精神障碍发病中的因果作用 。
此外,近期的一项四臂RCT中,研究者评估了营养干预措施预防亚临床抑郁患者(n=1,025)出现抑郁发作的效果,发现行为激活无助于促进受试者健康饮食 。然而,考虑到受试者的饮食质量略有改善,阴性结果可能与受试者对干预手段依从性不佳有关 。有趣的是,本项RCT中另一个「活性干预」组的受试者每天补充多重营养素,其抑郁症状转归反而显著劣于安慰剂组 。尽管看似自相矛盾,但上述与直觉相反的发现与Choi等的MR研究结果一致,即多重维生素补充剂可升高抑郁风险,而这也是膳食营养因素唯一的阳性因果关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