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病|肝病重磅研究结果一览|美肝会(AASLD)2020荟萃( 二 )


肝硬化及并发症管理
1.关于人血白蛋白(HAS)在失代偿期肝硬化中是否具有免疫调节作用,既往研究结果存在争议 。对143例患者的血浆样本进行了盲法分析,Louise China等报告的一项研究显示,住院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大量输注人血白蛋白治疗,对全身炎症和免疫功能的广泛标志物没有影响,这与临床治疗效果完全一致 。
2.目前肝硬化住院患者主要由于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的发生风险,院内或30天死亡率较高,需要更好风险预测的生物标志物 。Jasmohan S. Bajaj等报告的一项研究表明,肝硬化住院患者入院时微生物源和雌激素代谢产物较高,磷脂较低,独立于临床生物标志物,可以预测患者结局,有助于指导在肝硬化患者入院时完善代谢组学相关的病程管理 。
HBV相关肝细胞癌诊疗进展
1.目前,乙肝病毒的促癌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 。肝脏中的前折叠素样蛋白(URI1)及其亚基2(PFDN2)具备分子伴侣及促细胞骨架重排功能,有研究显示其参与病毒性肝炎相关肝癌的发生发展,Tian YZ等探索HBV感染诱导的肝纤维化和肝癌发生,是否与URI1及PFDN2有关 。研究结果显示,HBV感染可通过肝脏中的前折叠素样蛋白(URI1)及其亚基2(PFDN2)(URI1-PFDN2)依赖性通路增加肝纤维化程度,有可成为未来抗纤维化治疗靶点 。
2.重度饮酒或会促进HBV感染导致的肝硬化和肝癌发生,机制目前尚未明确 。Shao T等研究报道酒精暴露可通过LSD1/HIF‐1α依赖性通路,增强乙肝病毒复制及HCC侵袭性,酒精与HBV感染在加速肝脏疾病进展中发挥协同效应 。
3.铁死亡(Ferroptosis)是近年来被新发现的一种细胞死亡机制之一 。Tuo D等基于374例癌症基因组图谱计划(TCGA)数据库的甲基化数据和RNA测序结果,并借助KEGG数据库铁死亡相关基因数据,结果显示,铁死亡表型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对HCC患者预后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铁死亡在HCC中的作用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索 。
4.目前,临床发现早期肝癌需要特异性、灵敏性更高的生物标志物,分析游离DNA(cfDNA)甲基化特征已被证明可用于诊断并评价HCC预后 。Roy D等研究纳入575例检测样本,数据证实检测cfDNA甲基化特征Panel对HCC早期诊断的高度准确性,验血联合检测cfDNA甲基化特征和蛋白标记物在早期HCC诊断中更优 。
5.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侯金林教授团队基于年龄(年)、性别、血小板(103/mm3)、白蛋白(g/L)和胆红素(μmol/L)水平等5项指标构建的aMAP评分(范围为0~100)公式:/14.77×100,能很好地预测不同病因、不同种族肝炎患者发生HCC的风险(c指数:0.82~0.87) 。该研究基于全球大样本队列,是全球首个跨病种、跨种族的可精准预测5年肝细胞癌(HCC)发生风险的预测模型 。团队设计了aMAP评分小程序,通过简单地输入近期化验结果,就可获知HCC发生风险,小程序简便易用,可协助进一步推广aMAP评分 。
乙型肝炎治疗发展与肝癌风险预测
1.实现乙肝的“功能性治愈”一直是肝病领域追逐的目标 。You SY等报道,针对所有HBV RNA的2′-MOE修饰反义寡核苷酸药物GSK836治疗经治或初治慢乙肝患者4周后,对HBsAg和HBV DNA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且耐受性和安全性良好,患者可耐受较长时间的治疗,后续需要大样本、长期观察数据 。
2.Kazuhiro Murai等报告的CRISPR/Cas9靶向HBV基因组疗法具有强效抑制HBV作用,进一步降低cccDNA水平 。该研究在使用CRISPR/Cas9靶向切割HBV基因组的同时,联合敲减PARP1或使用PARP1抑制剂以有效提高切割效率 。
3.王嘉豪教授等发现长期核苷(酸)类似物治疗有利于降低HBV DNA整合程度,降低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进展为肝细胞肝癌(HCC)的风险,揭示了早期CHB患者需尽早开始治疗的重要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