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最近,广东一23岁女孩因七氟烷中毒致死的事件备受关注,不仅在网上引发了大众的高度关注,还因此出现了网红医生、专业人士以及粉丝之间的一系列争论,甚至出现了“用自己做麻醉实验”的极度危险行为 。纷争的白热化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人们对于麻醉类药物相关知识的超高关注度 。
除了接受一些治疗、手术等特殊情况之外,似乎麻醉离我们普通人的生活挺遥远;但通过这次网络热点的爆发可以看出,我们对于麻醉药物的认知还存在着非常多的误区,就比如传播度最高的一个:电视剧里经常出现的“用毛巾捂住口鼻人就会瞬间晕倒”场景,这真的是可以实现的吗?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03
麻醉药并非唾手可得
“防麻”警报须时刻在线
此次热点事件让很多人开始担心,麻醉药若是被心怀不轨的人滥用,对于整个社会的秩序和治安都会形成非常严重的威胁 。首先,仅就事件中涉及到的七氟烷(醚)而言,虽然目前并没有明确的规定来禁止开据发放的行为,但这种开据发放行为的前提,必须是患者存在非常明确的使用指征;而且,必须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因此,医师对这种药品的把关极其严格,即使途径合法、手续齐全,也会慎之又慎,不会让人轻易获得 。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文章图片


图虫创意
尽管如此,我们也需要格外谨慎 。企图利用麻醉药物达到非法、恶意目的的人,常常会把“迷药”掺进食物和水里,并想尽一切方法隐蔽加害行为 。比如,会选择在光线昏暗的环境中,利用肢体、物体遮挡等等;或者制造犯罪时机,比如在人少、僻静的空间,蓄意灌醉受害人等等 。
在社交活动中,不喝、不吃陌生人递来的水和食物;尽量不让别人接触自己的水和食物;尽量避免醉酒;尽量不与陌生人(可靠性低,或不能判断可靠性的所谓“熟人”)独处;如遇身体不适,一定要去正规医疗机构就诊 。正所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时刻不放松心中的警惕之弦,就会在很大程度上避免遭到此类伤害 。
作者 | 王猛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 麻醉科 主治医师
审核 | 袁宏勋 北大国际医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
本文由“科学辟谣平台”(ID:Science_Facts)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
你可能还想看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文章图片


角膜塑形镜 真的能矫正近视吗?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文章图片


打呼噜就是睡得香?是病,得治!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
文章图片


【药物|一捂即晕?我们对麻醉药物的误解有多深】一孕傻三年,可不是麻醉惹的祸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