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肺癌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原位腺癌,被正式从癌症圈剔除

看到癌症诊断书,没有几个人能够保持淡定;如果病历上写着肺癌,躺平的人都会立即弹起来 。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如今,已经排在威胁健康和生命的恶性肿瘤排行榜的第1位 。可以想象,如果1个人被诊断为肺癌,会紧张成什么样子?不过,却有1种肺癌,被正式剔除出了诊断范畴,不再需要手术 。这是怎么回事呢?咱们现在来解析 。
肺癌|肺癌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原位腺癌,被正式从癌症圈剔除
文章图片


此次,世界卫生组织的新版标准,将肺原位腺癌分离出来,归入腺体前区病变范畴,和非典型腺瘤样增生一样,属于癌前病变 。按照新的标准,腺体前驱病变,包括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及原位腺癌;肺腺癌,则包括微浸润性腺癌、浸润性非黏液腺癌、浸润性黏液腺癌、胶样腺癌、胎儿型腺癌、肠型腺癌 。不同的分型,表示癌症的严重程度及演变阶段,也是决定治疗方案的依据 。患者和家属,也可以按照诊断结果,细致地了解相关信息,冷静而客观地应对 。
肺癌|肺癌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原位腺癌,被正式从癌症圈剔除
文章图片


看到这里,相信大家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那就是,肺癌是笼统的概念,具体到个人,是否需要手术,应该着重参考的指标,是肺癌的分型 。咱们现在介绍1项科学研究的结论,帮助大家开拓思维 。在2014年的芝加哥胸腔肿瘤多学科论坛上,埃默里大学的学者做了1个报告 。研究者对2011年到2014年间的18项研究的数据进行了分析,在863位患者中,451位是原位肺腺癌;344位是最低浸润性肺腺癌 。如果发现,原位肺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7%,最低浸润肺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96.7% 。因此,学者认为,直径小于3厘米的肺腺癌,预后较好 。
肺癌|肺癌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原位腺癌,被正式从癌症圈剔除
文章图片


大家需要理解,目前的肺癌诊断,主要的依据是影像学检查结果,是1种需要借助经验进行的判断,是存在误诊可能的 。通过影像学结果诊断为原位癌,最终需要经过病理检查,才能确诊 。原位腺癌的CT影像特征,是密度较低、多为小于1厘米的毛玻璃影,可以有毛刺、空泡、血管通过,但是,没有血管弯曲 。因此,当前的应对策略,首先是进行6到12个月胸部CT复查随访,如果发现肺部结节增大,考虑为原位癌,则建议进行胸腔镜手术切除;如果结节虽然不大,但是患者心理压力太大,或者结节直径超过8毫米,而且结节靠近外周,可以考虑局部切除或者胸腔镜切除 。切下来,看看,不是严重的肺癌,自己也就可以放心了 。
爱谁,就把健康传给谁 。
【肺癌|肺癌诊断标准发生变化,原位腺癌,被正式从癌症圈剔除】你的健康,我的关注 。专业人员以科学与人文视角观察健康,包括快报、细节、提醒、释疑、观察、观点、史话等系列,内容为作者魏宏岭及团队原创作品 。拒绝未经许可的一切形式的盗用及转载,否则将依据相关法律予以追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