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投资人都在赶去投咖啡店的路上( 三 )


餐饮|投资人都在赶去投咖啡店的路上
文章图片

Seesaw的创意咖啡产品
而Double Win从成立之初,其品牌定位就是“咖啡圈的一点点”而非高大上的精品咖啡品牌 。这个品牌最红的产品是一款被消费者称为“冬阴功拿铁”的柠檬叶冰拿铁,他们的其他产品也都是以口味创意为卖点 。
Double Win的第一家店开在金融中心陆家嘴,针对商圈属性,咖啡师出身的创始人原本将品牌定位在高端精品咖啡,但最早生意相当惨淡,根本卖不过隔壁的奶茶店一点点 。此后团队重新定位了品牌,将重心调整到口味创意咖啡上,门店才开始扭亏为盈 。
“那时起我们意识到,要做一个国民普及度更高的产品,在产品规划的层面,就应该从咖啡师的视角变成做饮品的视角,去做大众真正爱喝的东西,”宗姚对界面新闻说,“之后开店也验证了我们选择的模式是对的 。”
餐饮|投资人都在赶去投咖啡店的路上
文章图片

Double Win的创意咖啡
更多品牌在探索模型的时候,最初都会选择对标星巴克 。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第三空间”的故事讲了二十多年早已深入人心,这套产品标准化、强调咖啡社交和空间属性的模式也被验证是有效的 。
但对于本土咖啡品牌而言,这或许未必是最佳模型 。Manner就是靠将空间和成本压缩到极简、提供价格亲民的高性价比咖啡而做起来的 。
他们的单店模型的核心在于,在写字楼、大商圈附近租下小面积门店,不设店内座位,将门店租金最小化;咖啡价格则在保证品质的基础上被压到10元至20元一杯,消费者在门店即取即走 。Manner的一些门店能达到单日400杯以上的销量 。
Manner的成功,印证了咖啡已经成为了一些人的刚需消费,没有社交空间、价位较低的咖啡小店模式也能活得很好;本土咖啡连锁如果选择与星巴克“硬碰硬”,可能要付出更多品牌打造和门店租赁成本 。
餐饮|投资人都在赶去投咖啡店的路上
文章图片

Manner咖啡
星巴克很大的利润空间来自于他们的租金议价能力,同样是一个咖啡品牌,他们能够以较低的价格拿到商户的点位,但很多品牌跟着星巴克做大面积店型,其实未必是合理路线 。
鹰集咖啡自成立之初一直在测试门店模型 。他们最大的新天地门店有290平方,去年开始尝试“日咖夜酒”的营业模式;品牌也在一些商圈和社区有小面积门店,最小的门店面积为60平方,设有少量座位 。
“测试下来发现,我们可以跑通的模型是对第三空间要求没有那么高的 。同时,对于那些不需要第三空间的消费者,我们会通过冻干粉等衍生咖啡产品,把离店场景也打通 。”胡逸飞说 。
拿到钱后,它们先投向供应链 事实上,当下很多资本愿意去投连锁线下商业——不论是中式点心、兰州拉面、精品咖啡还是新式茶饮,很大的一个原因是供应链和基础设施等硬件体系的完善,让这些线下商业的单店模型更稳定 。“中国是全球最好的供应链提供方,社会化物流、最后一公里也得到大幅提升,可以保证品牌在快速扩张的时候,品质和管控也不会受到损伤 。在软件上,也有SaaS系统等帮助他们店面控制、效率都得到提升 。”王冉对界面新闻说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