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去海南,探访椰子潮流背后的秘密( 七 )


但实现一个小小椰子的充分利用谈何容易?这需要一整条产业链的联动与配合 。
文昌拥有全国最齐全的椰子加工企业 。处理完毛椰后剩下的椰衣和椰壳可以被加工商收购进行再处理,不至于成为废料被直接扔掉 。
可是,全海南已注册的椰子加工企业仅占全国总数的28% 。在其他没有全产业链配套的地区,那些仍有利用价值的椰子部分难逃被浪费的命运 。就算在文昌当地,椰子也很难说已经被充分利用 。
虽然与青椰子相比,老椰子的椰子水已经比较少了,但这并不意味着老椰子完全没有椰子水 。在文昌的一些粗放型毛椰处理厂内,工人将椰子砍开后,椰子水就白白流掉 。
我不禁感叹世界的参差:有些椰子水可以被装在精致的茶饮杯中被卖出20元一杯的价格,有些椰子水则只能流到地上与沙尘混在一起 。
而且严格来讲,椰子水是不能被随意排放的,而是需要被当成废水进行处理,最终成为无色无味、达到灌溉标准的水 。
陈在能的毛椰厂内,椰子水有专门的积蓄池,其中三成进行了废水处理,四成被用作餐饮食品原料,剩下的四成被内陆的企业运走做有机肥 。目前,陈在能还在考虑对海外工厂的椰子水进行浓缩,提升利用效率 。
“内地企业运走是不会给我们钱的,甚至他开玩笑说我们应该给他们钱,因为拿去做废水处理也需要成本,不如就直接让他拉走算了 。”陈在能笑着说 。
把工厂建到国外去陈在能的这家毛椰厂建于2009年,名叫文昌在能实业有限公司 。但这并不是陈在能唯一的工厂,他还有另一家厂位于印尼 。
2016年,为了响应政府产业转移的号召,陈在能陆续投资800万,在印尼建起了另一座毛椰加工厂 。
与印尼当地只剥外皮的毛椰厂不一样,这座工厂与中国一样生产椰浆,再将这些椰浆用全程冷藏海运的方式运回中国,供应给下游的椰子制品厂商 。
2016年以来,在能实业的椰浆产量以每年30%的增速增长着 。与之一同增长的,还有印尼工厂的产量占比——从2018年的30%,到2020年的50%,再到2021年的70%,产业转移的步调越来越快 。
“现在文昌的这家工厂更像是一个样板工厂,主要供客户前来参观 。目前我还在筹建菲律宾工厂,未来海外工厂的量会越来越大 。”陈在能说 。
我心生疑惑:“没错,国内的需求这么大,把这些粗加工的环节转移到国外能够有效保证国内原料供给 。但这样会不会影响文昌本地的就业和经济?”
陈在能和一同在场的杨宁都笑了 。
杨宁是陈在能的中学同学,当天正在陈在能家做客 。杨宁和陈在能一样于1973年出生,经营着一家食用级椰子油厂,名叫文昌东郊椰正道椰子加工专业合作社 。
2016年以前,也就是陈在能没有建印尼工厂的时候,杨宁和陈在能一样,做的是毛椰加工的生意 。但2015到2016年间,杨宁越发感到毛椰的生意越来越难做——人工成本越来越高,利润越来越薄 。
受到从内陆去文昌过冬的“候鸟”的启发,他们总是想从文昌带椰子油回家,杨宁开始意识到椰子油拥有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
相比传统植物油,椰子油易被人体吸收,具有抗菌和促进新陈代谢的作用 。它在海南并不新鲜,自古以来,椰子油在海南当地就被广泛应用于日常饮食 。杨宁想,既然有市场,那就开干 。
杨宁腾出了毛椰厂房来做椰子油生产车间 。生产全程采取传统手工压榨的方式,连灌装都由工人手工进行 。这样的加工方式效率低、卫生差,难以进行大规模工业化生产,也无法获得前来参观的顾客的信任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