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电影不该是“过年饺子”,而是每天的大米饭

电影|电影不该是“过年饺子”,而是每天的大米饭
文章图片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丨毒眸,作者丨77,编辑丨周亚波
电影院的大盘再度降到冰点 。3月以来,全国总票房已有数日只在3000万上下徘徊 。
电影|电影不该是“过年饺子”,而是每天的大米饭
文章图片

数据来源:灯塔专业版
不少影院将希望寄托在一周后《神秘海域》《新蝙蝠侠》的上映 。但考虑到疫情以来进口大片的成绩,这种“寄托”依然没有保障 。
产业下游“看天吃饭”,早就不是新鲜话题了 。从表面看,缺片现象格外严重,疫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是直接原因,但更本质的问题,却是产业结构的平衡被破坏:能撑票房的大片,越来越多地扎堆大档期,行业失去了培养中小档期的机会;而大档期在一年当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又形成某种避风港,令电影公司更愿意进入大档期掘金,对腰部类型片的投入不断收缩,造成了影片供给上的空缺 。
这种恶性循环表明,将这一现象归因于片方的定档策略,一定是片面的 。将去电影院看电影这一行为带入消费视角,去观察这种循环的形成,以及探究可能的解决方案,可能是现阶段产业需要研究的一个课题 。
本文将会探讨以下几个问题——
1.电影不应该只是“饺子”,应该是日常的“大米饭”
2.我们对档期的认识,太落后了
3.大片扎堆伤害的不只是电影院,也在破坏产业生态
4.档期问题的本质,是电影行业的“自我定位”出了问题
观众为啥不去影院了?大片扎堆对行业的破坏,首先体现在了观众的观影习惯上 。
过去几年春节档、国庆档屡创纪录,似乎给了人们一种错觉:到大档期、重要节假日里,举家观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惯性,甚至有从业者表示,春节档看电影已经成为了一种新民俗,就像过年吃饺子一样——然而今年春节档的滑铁卢,却无情地打了这种观点的脸,事实证明,不吃“饺子”一样可以过年 。
但也不必对下滑的结果过于悲观 。春节档原本不是一个传统档期,十年之前,很多电影院从年三十开始还会歇业休息 。直到后来,有从影视业者意识到,大家吃过饭、走完亲戚之后,没有事情可以做,网吧等场所又不营业,这才催生出了这个档期 。春节档之所以能够兴起,本质上是因为抓住了“社交空白市场” 。
但是到了今天,这个“社交空白市场”已经从蓝海变化到红海,新玩家依次进入 。
以“春节 剧本杀”为例,对关键词检索后,便能发现大量春节期间剧本杀商业模式的创新,比如一些地区已经开展了送货到家的剧本外卖业务,消费者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社交需求 。至于《王者荣耀》、抖快、滑雪等对手,显然不是今年才开始分流影院生意的,春节社交市场早就从“一家独大”,变成百花齐放了 。
电影|电影不该是“过年饺子”,而是每天的大米饭
文章图片

不久前央行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春节期间,社会公众在购物、餐饮、出行和休闲娱乐等场景下的支付业务量都在持续增长,其中酒店住宿类支付金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6.9%,笔均支付金额增长23.7% 。消费者不是不愿意在春节花更多的钱,只是可以花钱的地方越来越多 。而在选择更多的情况下,性价比、新鲜感就会被消费者们纳入考量,即便没有高票价、低口碑的问题,也依然会有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被分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