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2022年,科技企业融资指南( 二 )
2022年的开端,观望情绪就已经又开始出现,投资数量可能不会出现很高的增长,投资金额会有向两端集中的态势 。创业公司在中间成长期的融资会面临较大挑战,投资方能承受的估值体系会有下调的压力 。
面临2022年复杂的市场环境,建议科技企业以“拿到合适的钱”以及“交易的确定性”为第一目标,不要过于纠结估值,避免融资周期拉长、面临融资极度困难的情况 。
作为专业的科技产业精品投行,我们从融资目标、机构选择、融资故事等几个比较重要的角度分享下我们的经验 。
明确第一目标:资金vs估值vs股东背景每轮融资时的融资目标需要足够清晰 。
常见的目标有“快速拿到资金”、“获得更好的估值定价”、“提升股东背景”、“引入产业资源”等,但往往这些目标是很难兼得的,最终我们会紧紧围绕“第一目标”去排兵布阵,为了目标的达成,不可避免会有一些取舍 。
文章图片
如果要快速拿到资金,那么战线一定要紧凑,小步快跑 。
如果融资目的就是为了实现理想的估值,那么围绕市场情绪的时点、有说服力的定价方就有很多工作要准备,而且要能够接受宏观因素的冲击带来的融资周期不可控 。我们曾见过一个极端例子,一家公司本想按高估值融资,却没成功,半年后报了当时一半的估值又重新出来融 。
如果融资是为了找产业资源、业务伙伴,那么需要提前去设计业务上的结合点,掌握主动权,另外可能需要搭配财务投资来平衡交易节奏及条款 。配合产业方的尽调过程,有时也会面临产品和业务信息的泄露风险 。
总之,融资目标应该根据公司的发展阶段、要素短板和竞争局面来提前规划、主动布局,而现实中不少创业者会忽视这一点,在资金不多了、或是“感觉同行都在融资”的时候仓促地启动,这样即使定下来具体的融资目标,实现的困难也会很大 。
机构选择:美元or人民币?财投or战投?
创业者经常问一个问题:拿人民币还是拿美元?
本质上,人民币基金和美元基金是不同的运行逻辑,考虑到汇率、资金端属性、资本市场的成熟度等诸多因素,拉到同个估值水平线上时,不同币种的基金风格天然存在割裂 。
文章图片
我们把尚未产生规模化、可复制收入的公司发展阶段统称为“早期”,很多科技公司在商业化方面会有相当长的时间处在早期 。
人民币基金总体在早期的配置并不重,从我们的实践感受来看,估值不超过3亿人民币是比较典型的决策范围;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会配置在10亿估值以上、行业地位、财务和上市确定性要求都较高的“PE期”,按照100亿人民币的退出市值中位数来看,对标的是2-10倍的,风险适中的回报倍数 。
而既没有达到PE的评估标准,估值也超过了早期范围,处在这个“成长期”,融人民币的效率一般是不高的,如果基本面没有大的突破,在人民币市场上从3亿估值成长到10亿可能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资金如果跟不上,甚至很难跑得出来 。
而美元基金,按照100亿美金的最终退出市值预期,最在意的是能否第一时间覆盖到能带来超高回报(30倍以上)的选手 。
推荐阅读
- 投稿|保时捷“独立上市”,特斯拉“神助攻”?
- 投稿|288个三四五线城市,能不能扛起文旅复苏的大旗?
- 投稿|共同富裕不只是道政治题
- 投稿|舒尔茨三救星巴克
- 投稿|Spotify与三大唱片的权力游戏
- 投稿|腾讯铁粉段永平
- 投稿|告别增收不增利,中通快递能否跑好“最后一公里”?
- 投稿|美国第一次Biotech泡沫启示录
- 投稿|出行公司无市可上
- 投稿|大主播需要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