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剑指药品流通腐败链条,三明医改化解药价虚高“顽疾”

4月18日,自称北医三院肿瘤内科医生的张煜在知乎发表动态,称当前罹患肿瘤的患者之所以会陷入人财两空的悲剧,绝大多数是因为医生因经济利益驱使而进行的滥用药物、不遵从标准治疗方案等不端行为 。
日前,国家卫健委已表态,将立即进行调查核实 。相关问题一经查实,将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
“看病难”“看病贵”事关民生福祉,也是我国卫生健康工作力图破解的问题 。其中“看病贵”,主要贵在药品耗材价格和数量的双重虚高 。
针对药价虚高顽疾,自2019年起,财政部会同国家医保局对77家医药企业实施会计信息质量检查 。
2021年4月12日,财政部发布检查公告,对19家医药企业作出行政处罚 。涉事药企或是使用虚假发票、票据套取资金体外使用,或是虚构业务事项或利用医药推广公司套取资金,另存在账簿设置不规范等其他会计核算问题 。
数量虚高,则直指“大处方”“大检查”等不正当医疗行为 。医改要推进,反腐要先行 。自2012年起,福建省三明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率先从药品乱象动刀,严打带金销售、哄抬药价等违规行为,力图从根源上扼制药价虚高、医药费用过快增长等问题,仅在当年就节约医保基金支出2亿元,取得良好成效 。
药价何以虚高?三明如何寻找化解“看病贵”问题的破局之道?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人员近日赶赴三明,对话三明医改操盘手詹积富 。
药价何以虚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为解决公立医疗机构经费不足问题,我国逐渐将公立医疗机构推向市场 。詹积富告诉采访人员,有别于其他行业,医疗医药行业具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 。
其一,信息的高度不对称 。詹积富将其概述为“买单的不点菜,点菜的不买单” 。老百姓对医疗医药并无太多认知,没有选择行为能力,全凭医生的诊断进行相应治疗,但要为此付费;而医生有能力帮助患者选择药品,却不用承担“买单”的责任 。
第二,需求缺乏价格弹性 。“难道价格高了,患者就不看病了吗?难道价格低了,患者就多来看病吗?换言之,群众看病的需求不会因医疗服务以及药品价格的高低而产生波动 。”詹积富说 。
第三,垄断性 。詹积富表示,由于百姓就医时考虑的是就近方便,公立医疗机构在一定区域规划内具有垄断地位 。
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副教授吴少龙告诉采访人员,我国的“三级十等”医院都提供相同的服务类型,但是服务的水平和质量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的大中型公立医院在一定程度上更具垄断性 。
更为关键的是,公立医疗机构垄断了药品零售业务 。由于公立医疗机构拥有绝大多数处方药的开方权、销售权,且有定点医保的买单,其在药品流通链条中占据着双向垄断地位,药厂和医药经销商想要使手头药品抵达终端,大多要经过医院,同样患者购药也大多只能到医院 。
另一方面,在放开市场化经营之后,医院与医生的收入结构也随之变化 。在公立医院层面,其收入来源由政府财政直接补贴、医疗服务性收入与药品销售收入三大维度构成 。随着财政补贴力度的放缓与医疗服务定价的偏低,药品销售成为了医院收入的主要来源 。
同样,医生的工资、奖金和药品收入也直接挂钩 。詹积富说:“医生被赋予了双重身份 。一方面,他们需要承担救死扶伤的职责;另一方面,他们也要靠开方出售药品来提高收入 。”
伴随着医疗医药行业的特殊性,医院、医生有冲动去做大药品收入 。在2011年,三明市22家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医药总收入中,药品耗材收入占比达到60.06%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