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二 )


文章图片


▲测试卡片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根据颜色对卡片进行分类
几轮过后,研究员再请儿童根据另一种维度(如形状)对测试卡片进行分类,即将有卡车图案的测试卡片与有卡车图案的目标卡片归为一类,将有花朵图案的测试卡片与有花朵图案的目标卡片归为一类 。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根据形状对卡片进行分类
整个实验前后包含两种相反的规则 。如果要将卡片正确地分类,孩子必须要:
1.集中注意力去听研究员有没有变换实验规则;
2.当规则变更之后,记住新的规则是什么,选择性忘记之前相反的规则;
3.在做分类决定时,将注意力集中在当下规则所提及的图案维度上,选择性忽略图案中另一个维度 。
简单来说,孩子若要出色地完成实验,一是要有足够的大脑抑制能力,控制自己关注不相干信息的冲动;二是要思维足够灵活,在不同的规则中来回转换 。
大量研究实验表明,在这个实验中,拥有多语言能力的孩子比掌握单一语言能力的孩子有显著的优势 。这说明多语言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拥有更强的控制能力和思维灵活性 。
理由很简单,多语言环境成长下的孩子每天都面临着与实验相似的生活情境,不断在不同语言间切换,不断控制自己对着只懂得A语言的人讲B语言 。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更强大的共情能力
错位信念任务实验(false-belief task)是另一项检测多语言儿童认知水平的实验 。
实验中,研究者首先给孩子看一段木偶剧:Sally将球放进房间里的一个篮子里后便到花园里玩儿去了 。Sally离开后,Anne走进房间,将球从篮子里拿出来,放进房间里的另一个盒子中 。
随后,研究员问孩子:“当Sally回到房间后,她会去哪里找球呢?”
实验结果现显示,拥有多语言能力的孩子更高概率认为Sally会去篮子里找球,而掌握单一语言能力的孩子更高概率认为Sally会去盒子里找球 。
研究者认为,多语言儿童之所以能够作出符合剧情走向的回答,关键在于他们能够控制住将自己所掌握的事实真相(球最后被放入到了盒子里)代入到对真相并不知情的Sally身上 。
正是由于这样的控制力,这些孩子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我”的想法与感受并不总是与他人的想法与感受相同,也因此发展出更强大的“站在他人角度看问题”的共情能力 。
啥时学?跟谁学?
既然学习多一门语言能够给孩子的语言与认知带来如此多的好处,那么孩子学习英语是否存在一个关键期呢?是不是越早越好呢?
在双语教育领域,确实存在一个所谓的“关键期假设” 。
这个假设最早由蒙特利尔的神经科医生Wilder Penfield提出 。他认为人类学习外语存在一个关键期:
如果一个人超过某个年龄段才开始学习一门外语,那么TA的这一门外语水平将永远无法等同于母语水平 。
然而这个假设一直充满着争议,至今,对于这个关键期究竟是什么年龄区间也还没有得出统一结论 。但至少可以确定的是,越早接触,越容易掌握 。晚接触并不代表学不好,只不过是要更多费些心力而已 。
英语|自己苦学多年的英语没用上,为啥要让孩子继续学?
文章图片


那如果父母英语都不错,是否意味着孩子可以直接在家里接受英语启蒙呢?不是不可以,只是在我们看来,实施起来会略有难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