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医生实名质疑同行诱骗治疗,顶级专家复盘事件背后 8 个临床问题( 四 )


肿瘤领域和其他学科相比要更年轻 , 学科的建立实际上是在探索中前进的 。现有指南很有可能存在更新的空间 , 我们也希望能挖掘出更多临床有效的新药并写入指南 , 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漫长过程 。
但是 , 这个漫长过程对于一些肿瘤患者来说是不幸的 。这些患者可能面临着无药可用的情况:指南中所有标准治疗方案都用完了 , 但病情依然没有得到控制 。
这也是我们临床上面临的最大挑战 。面对这种情况 , 我认为有两点可供临床医生参考 。
第一 , 寻找合适的临床新药试验 。新药开发可能为患者提供新的曙光 , 医生可以鼓励患者参加新药临床试验 。但是这些试验必须通过正规的途径 , 在严格的监督下进行 。
第二 , 如果患者不符合入组标准 , 或者没有合适的新药试验 。肿瘤医生也可以依据自己对最新研究进展的学习 , 选取证据等级较强的结果 , 给患者带来一些治疗上的建议 。
丁香园:如何看待「超指南用药」?
朱秀轩教授:「超指南用药」是指在指南的标准治疗建议以外为患者提供的治疗方案 。为已经接受多线标准治疗方案以后病情未能控制的患者提供治疗的选择 , 其目的也是为了为一部分患者争取生存的可能 。
虽然这一初衷是好的 , 但仍然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注意 。
首先 , 「超指南用药」虽然是在指南推荐以外的部分 , 但是仍然需要从循证医学的角度出发 , 基于现有可能获益的临床研究数据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 而不是单纯的经验性尝试 。尤其是较高等级的杂志上发表的以及大型国际会议中的数据可能具有更高的参考和使用价值 。
其次 , 对于循证医学证据不足的「超指南用药」更建议设计合适的临床研究 , 在治疗的过程中详细全面的记录安全性以及疗效评估的数据 。这样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平衡患者的风险和收益 , 另一方面 , 也能作为宝贵的临床数据 , 给更多患者带来新的可能 。如果对每个患者都只进行经验性的尝试 , 而不去系统地规划和回顾 , 我们很难把这个领域推向一个新的平台 , 也很难给更多的患者带去获益 。
第三 , 对于没有合理设计临床研究的「超指南用药」 , 医院层面应该有明确清晰的监管体系 。包括相关专业人员参与的多学科讨论团队 , 由药师委员会参与的「超指南用药」审批流程 , 以及由伦理委员会参与的讨论及审查过程 。其目的 , 主要是在为患者提供更多治疗选择的同时也避免不必要的过度治疗 , 以尽可能地减少患者在不确定受益的前提下所面临的风险 。
李俊教授:「超指南用药」 , 给患者使用某个指南以外的药物 , 应该鼓励医生对治疗的效果进行系统性的收集和评判 。这需要多中心的合作 , 在一个透明的、管理恰当的系统里进行登记 , 定期对患者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 评判收益和风险 。
指南总比发展前沿慢一拍 。「超指南用药」需要考虑的方面要比「指南用药」更多一些 。从社会角度来看 , 比如如何对医保等资源进行合理调配 , 用有限的资源让患者的收益最大化?这需要医院和有关部门进行适当的调控 。
从个人角度也需要一些理性分析 , 「超指南用药」能否给患者带来预期回报?副作用有哪些?是否会过度治疗?在选择「超指南用药」之前去第三方正规的肿瘤中心作一个外院咨询 , 听一听客观的评价 , 可能会有更大的帮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