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临终关怀医师讲述:9岁癌症女童,冷静安排后事,在安宁中辞世( 四 )


我们往往会给这样的病人一个希望 , 和她说 , 「你这个病不是一两天就能好的 , 你就先回当地治疗 , 也可以看看自己的孩子 。」
其实出院之前 , 病人心里有数 。在 ICU 住了这么长时间 , 情况越来越差 , 现在要转回当地 , 她也知道 , 家人可能是放弃了 。
但病人自己不想放弃 , 她说 , 「我不想回去 , 我不相信那个地方 , 还是想在武汉治疗 。」
在农村 , 女性一般还是听丈夫的 。她也知道 , 政府的资助拿了 , 亲戚朋友能借的都借遍了 。在 ICU 住一个月 , 大概要花十几万 , 她也觉得没办法了 , 丈夫已经尽力了 。
他们回去没有一个星期 , 病人就去世了 。
我做了 30 多年的产科医生 , 每年都会遇到几个围产期心肌病的病人 , 她是唯一一个死亡的 。
后来我们讨论 , 一方面 , 她的病情确实比较重 , 另一方面 , 她在县里的医院耽搁了 7 天时间 , 那里的医生只看到病人肝功能不好 , 没有评估背后的原因 , 而且病人的主诉是心慌、胸闷 , 却根本没有做心脏的检查 。
这件事给我很大的触动 。那时候我大概 50 岁 , 算是从一个普通医生 , 成为了一个稍稍有点作为的医生 。距离我从乡镇卫生院考出来 , 也过去20多年了 , 农村缺医少药的情况依然存在 , 基层的医护人员依然需要更多的培训 。
之后的 10 年 , 我总是把这个案例分享给进修医生和医学生 , 希望他们培养起正确的临床思维 。我也用它来警示自己 , 要坚持深入临床 , 决不能犯这样的错误 。
「压倒老年抑郁患者的最后一根稻草 , 在别人眼里往往是小事」
口述档案
姓名:燕江陵
执业时间:24 年
职业:北京回龙观医院老年科病区主任 , 老年期精神障碍诊治专家
患者信息:陈俊(化名) , 77 岁 , 老年抑郁症患者 , 有尝试自杀行为 , 到燕江陵所在的回龙观医院老年科就诊
最近遇到的一个病人 , 让我感触很深 。
他是一个 77 岁的老人 , 叫陈俊(化名) , 之前从干部岗位退了下来 。最近三个月因为遭遇一系列事情 , 患上抑郁症 , 病情进展到已经有自杀的行为 。
我们是几周前收治陈俊的 , 他的老伴和子女把他送到医院门诊 。陈俊中等身材 , 当时就坐在轮椅上 。他耷拉着脑袋 , 一言不发 , 眼神呆滞 。
家属说 , 陈俊前一段时间性情大变 , 忽然决心「想死」 , 躺在床上不吃不喝好几天 , 想用绝食的方式结束生命 。在老伴劝说下 , 他才勉强喝了些水 。看到陈俊情况危险 , 家属赶忙把他送到医院来 。
一开始 , 陈俊很抗拒诊疗 。在门诊 , 不论我问他什么问题 , 他都一言不发 。后来开口说话 , 也是简短地蹦出一两个字 , 声音很小 。好长一段时间过后 , 他才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想死」 。但当时我感觉 , 他的头脑很清晰 , 只是不愿意和人沟通交流 。
我们给陈俊做风险评估 , 考虑到绝食之后他的身体状况比较令人担忧 , 就做了紧急处置 , 给他输了液 , 后来还做了无抽搐电休克治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