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酸菜如此“酸爽”,康师傅们的“土坑”怎样填满?|钛度热评( 五 )


无处不在的双标,企业在出口和供应国内的“酸菜”采用不同的制作工艺;以及舆论对“大叔脚踩”和“少女踩曲”等截然相反的看法等等;以及央视和地方媒体对待“土坑酸菜”或者“脚踩酸菜”的态度,毕竟地方的媒体不可能等到央视报道了才知道此事,之前为什么地方媒体不曝光......很多的双标和博弈,也意味着食品安全的共识和未来之路依然艰难 。
“酸菜”料包和“酸菜”行业并不会团灭,反而应该就着此次事件能促进行业更加规范,毕竟“酸菜”泡面和“酸菜”的用户需求是长期存在的,行业协会和行业龙头企业应该痛定思痛,从自身做起,为“酸菜”生产工艺和品质的合规率先发力 。
蓝媒汇联创兼运营总监岳轻:
不得不说,这是一个产业链升级的问题 。
康师傅知不知道?暂且预估它是不知道的,毕竟爆出丑闻对上游品牌来说也太得不偿失了 。但是他们相对僵化,只看竞标价或者利益勾兑,对供应链的把控存在很大问题 。所以供应商基本都是偷工减料、频繁搞小动作,因为这样才能利润最大化、才能在竞标中胜利,才能去挤压竞品,完成劣币逐良币这一流程 。
在这一过程中,供应商固然占主要责任,但品牌方和执法监督方也都难逃其咎,甚至很多民众的消费观念也在助长这一风潮 。
如何打破这一猜疑链呢?大家可以看看最近几年国内几家做的比较好的新消费品牌是怎么搞的 。一是先立旗,讲述和其他有什么不一样 。二是玩内卷,你说你供应链全程自动化,我就搞无菌 。寄身在互联网土壤中生长的新消费甚至有先天的优势,即可以把品牌优点无限放大,也可以不断引导消费者提高容忍标准 。当大家都把“供应链”当作竞争必需品的时候,劣币们会很快无所遁形 。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大力引入监管指导,将监管披露常态化,那食品安全问题其实会很快得到解决 。
但最尴尬的是,其实目前在供应商体系中,很多都是依靠某一个品牌吃饭的中小型企业 。他们根本无力升级生产设备、或者说微薄的利润无法支撑他们阔气的投资升级、或者老板个人私欲难填,而这些企业其实提供了太多就业岗位,已经成了庞大基本盘,想要割肉剜疮的阻力太强,所以食品安全问题仍然是老牛拉慢车 。
贝多财经主理人贾小俊:
根本原因在于,违法成本低 。相当一部分人觉得这样做没有坑到自己,所以就默认了这种行为的存在 。加工环境脏乱差、工人培训基本不做,产业链把关不完善 。
就“土坑酸菜”而言,难说统一和康师傅等企业不知道供应商所在工厂的环境和操作流程,只不过是这种供应商提供的产品成本相对较低,且在一定程度上勉强过关 。所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情况就发生了 。但凡有些良心发现,都不会允许这种行为的存在,尤其是大规模供应 。正是因为违法成本低,所以才会有“侥幸心理”,使得整个产业链得以正常运转 。
此次暴露的“土坑酸菜”只是冰山一角,相信其他领域也会存在一些大大小小的卫生安全隐患 。食品卫生无小事,有关部门应该加强执法力度、加大执法频次、加高行业标准,包括但不限于鼓励行业自律、他律和法律等等,让不法厂家(商家)不敢也不能在市场上生存 。
广东广播电视台经济观察员郭施亮:
315曝光了黑心企业,但未必一味否定土坑酸菜传统工艺 。不过,作为常见的食物,不管过去的工艺流程如何,都必须要规范食品卫生安全,并制定出一个有针对性的食品行业卫生标准 。

推荐阅读